原标题:数据解码四川“绿”意
2023年
义务植树
全省3016万人次参与义务植树累计植树1.02亿株
城市绿道
全省实施“口袋公园”项目232个
新建城市绿道1276公里
绿地面积
目前,全省公园绿地面积超6万公顷
绿道建设累计超过1.1万公里
服务半径
全省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4.07%
林下经济
全省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超过2000万亩
生态旅游
林草生态旅游综合收入近1900亿元
3月12日,四川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省绿委办”)发布了2023年四川省国土绿化公报。公报中,哪些数据值得关注?其背后又体现了什么深意?为此,记者采访了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
数据:全省新建城市绿道1276公里
解码:多个细分领域列入统计对象 城市绿化评价更精细
2023年,全省实施“口袋公园”项目232个,新建城市绿道1276公里。截至目前,全省公园绿地面积超6万公顷,绿道建设累计超过1.1万公里。
与以往的单纯公布绿地面积、覆盖率等数据内容不同,城市绿道等细分领域的建设情况首次被写入公报。
“不少市民疑惑,绿地面积增加为什么感觉不到,症结就在这。”省绿委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发布的公报指向性和服务性更强,进一步细分到城市绿道、“口袋公园”等领域,对城市绿化评价更精细,市民不仅能看得懂,还能切实感受到城乡绿化的发展。
评价体系更细化,“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这一指标首次被写入公报。据省绿委办统计,2023年,全省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4.07%,位居全国前列。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现有的公园、绿地具体能覆盖多少居住区。”上述负责人表示,随着新建和提升绿地工程的持续推进,这一指标还将逐年上升,全省绿地的均衡性和便民性将逐渐显现。
数据:林草生态旅游综合收入近1900亿元
解码:绿色含金量更高 林草资源变“资本”
细读公报,“天府森林粮库”建设、竹产业产值、森林旅游康养收入、林草碳汇工程四个项目的数据,首次合并为“林草生态价值”集体出现。与以往只统计竹产业发展数据不同,林下经济经营面积首次被纳入统计范畴:2023年,全省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超过2000万亩。
“林草生态价值”的覆盖面广、涵盖产业多,意味着什么?
省绿委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四川省竹产业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建设“天府森林粮库”实施方案》先后印发,为打造全国森林粮库建设示范省、加快建设竹经济强省提出方案。“当年就实现竹业产值1100亿元,林草产业总产值也达到5200亿元,同比增长10.4%。”
同样被寄予厚望的还有林草生态旅游和林草碳普惠机制的建立。去年,林草生态旅游综合收入近1900亿元,成为林草产业发展的一大支柱。《深入推进林草碳普惠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正式印发,不仅填补了四川省省级碳普惠机制的空白,也为盘活林草碳汇资源、进一步落实固碳增汇工作提供了方向。
“目的是助力林草资源变‘资本’。”省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四川省将全面建设科学绿化示范省,力争完成营造林345万亩,修复治理退化草原820万亩,增加森林蓄积1000万立方米,实现林草产业总产值5800亿元。
数据:全省累计植树1.02亿株
解码:植被覆盖率高了 可供植树的空地少了
公报显示,去年全省3016万人次参与义务植树,累计植树1.02亿株。记者梳理发现,这是自2021年以来,全省义务植树株数连续第3年下降。
“不是人们的积极性不高,而是可供植树的空地少了。”省林草局生态保护修复处相关负责人说,从各市州开展的国土绿化空间适宜性评估来看,得益于大面积人工造林,近年来,各地可用于造林的土地趋于饱和。
新增造林面积逐步减少,义务植树也不仅局限于“植树”。根据全国绿化委员会出台的《全民义务植树尽责形式管理办法(试行)》,义务植树尽责形式包括造林绿化、抚育管护、自然保护、认种认养、设施修建、捐资捐物、志愿服务、其他形式等8类。去年四川省还全面推广“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线上累计发布义务植树劳动尽责活动184个。
今年3月以来,全省各地陆续发布了2024年春季义务植树履责点位,仅成都市就有32个义务植树履责点位,并且可提供7360个义务植树名额。“未来的造林绿化,不仅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省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要持续推进以全民义务植树为代表的人工造林,还要加大森林培育力度、提高森林质量,改良土壤、定期间伐,让树木枝繁叶茂。(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浩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