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刘可欣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为了探索三星堆文化渊源,在成都平原寻找史前古城掀起热潮。位于今成都市郫都区的古城镇因镇东北侧有由土埂围成圈的“城”而得名,当地民间一直流传着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养马城的故事。当考古学者对它进行全面勘探和发掘,才真相大白,在古城中部位置发现的“大房子”更引起极大关注,它与三星堆遗址青关山“大房子”有关系吗?
郫县古城数字高程模型(DEM)图
1995年秋,新津县龙马乡(现新津区宝墩镇宝墩村)宝墩古城被确认为新石器时代晚期城址后,引起学术界极大关注,考古工作者敏锐地判断有必要对成都平原文献记载或传说中的历史古城进行梳理和甄别。地表有隆起土埂的郫县古城成为考古重点“关照”对象,从1996年至1999年,成都市考古工作队(今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郫县古城进行多次勘探发掘。当时率队参与工作的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蒋成介绍说:“我们对郫县古城多处土埂进行解剖,确认年代距今4000年左右约当新石器时代晚期,城址平面呈长方形,东北一西南方向,总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这座位于成都平原腹心地带的城址年代早且十分规整,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
郫县古城航拍照片(东南向西北拍摄)
郫县古城平面图
郫县古城城墙与宝墩古城城墙一样采用堆筑技术,房屋有木骨泥墙建筑和干栏式建筑,通过对地层和出土陶器分析属宝墩文化晚期阶段。曾经负责1997年发掘的颜劲松院长说:“我们在古城揭露出一座面积达551平方米的‘大房子’(F5),位置特殊,位于古城中部,房址走向与古城走向一致,是迄今发现的宝墩文化时期规模最大的单体房屋建筑基址,其墙基建筑方式与三星堆遗址发现的约当商时期的最大单体建筑一一青关山一号建筑基址颇为相似,两者均以卵石和红烧土为墙基,三星堆木骨泥墙式建筑也与宝墩文化木骨泥墙式建筑相似,表明三星堆遗址约当商时期文化与三星堆遗址一期文化也即新石器时代晚期宝墩文化在房屋建造技术的传承关系。”
郫县古城大房子建筑基础(F5)照片
大房子建筑基础(F5)线图
“郫县古城F5建筑基址的另一特点是屋内有5个用卵石垒砌起来的台子,台基周缘残留木(竹)骨柱洞有加固台壁作用,这一设置台基的特殊建筑显然与居址或宫殿功能不同,而有可能是公共建筑功能,这表明当时社会已趋于复杂化,出现凝聚精神与意志的特殊场所。”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江章华说。也有学者认为蜀地有“尚五”习俗,有五个台子的特殊建筑或与原始神庙有关,推测台子上竖立或悬挂有类似三星堆祭祀对象之物,但是这一观点尚无考古成果印证。
三星堆青关山一号大型建筑遗迹图
郫县古城遗址“大房子”与三星堆大型建筑虽时间相差数百年却有某种传承联系,这为深入研究三星堆青铜文明产生的基础提供了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