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好脱贫攻坚收官之战?代表们这样建议

来源:广安新闻网
(原标题:如何打好脱贫攻坚收官之战?代表们这样建议 来源:人民网-重庆频道)

人民网重庆5月24日电(刘政宁)5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重庆代表团举行代表谈“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云记者会。5位全国人大代表周少政、蒲彬彬、李春奎、谭建兰、冉慧,就如何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话题,展开交流探讨。

  全国人大代表、涪陵区委书记周少政:

  志智双扶,以乡村振兴作为农户增收长久之计

周少政 巨建兵摄

  “脱贫攻坚越到最后关头,越要敢打必胜,务求精准精细。”周少政认为,在工作中,应该坚持实事求是、对症下药,逐户再排查、再梳理,针对性研究、点对点施策,在落实好普惠性扶贫政策的基础上,个性化帮扶到每一户贫困户。

  “我们坚持群众主体、志智双扶,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战胜贫困、致富奔小康的内生动力。”周少政举例说,涪陵区珍溪镇贫困户周必海,过去苦于无资金无技术,现在通过参加技能培训并申请小额信贷5万元发展生猪养殖,目前存栏2头母猪、15头肥猪、16只猪仔,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养猪能手,实现稳定脱贫致富。

  涪陵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既立足当前、解决脱贫问题,又着眼长远,通过建立完善长效机制,防止返贫和新增贫困,解决能致富的课题。周少政认为,应该把产业带动作为根本之策、把盘活资产作为潜力之源、以乡村振兴作为长久之计。

  周少政表示,涪陵积极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将推动乡村五大振兴的项目、政策、资金、措施等优先安排在贫困村,优先落实到贫困户,全域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路、水、电、讯、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打造自然、干净、整洁、有序的乡村风貌,为持续发展铺就康庄大道。

  全国人大代表、垫江县委书记蒲彬彬:

  用老百姓身边的榜样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

蒲彬彬 巨建兵摄

  在云记者会上,蒲彬彬现场分享了他身边发生的4个与脱贫攻坚相关的真实故事,以此生动阐述自己的工作思路。

  他谈到,2017年被纳入建卡贫困户的垫江县曹回镇大坪村五组村民刘德学,在扶贫干部的帮助指导下,流转土地发展小龙虾养殖,凭着一股子不服输、不守穷的干劲,起早贪黑学技术、搞管护,2019年纯收入6万余元,一举甩掉了贫困的帽子。

  刘德学认为,自己的成功离不开党的好政策,也离不开乡邻们的帮衬,自己找到了致富门路,就应该带动大家跟着干、带着大家一起干。于是,他成立了小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鼓励周边贫困户跟他一起创业,并免费向他们提供虾苗、传授技术,带动13户贫困户抱团发展,实现脱贫。蒲彬彬说,这个故事启示我们,老百姓身边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内生动力充分激发产生的效应也是无穷的。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我们将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扎实开展‘百日大会战’,确保高质量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蒲彬彬表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今后还将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抓好规划衔接、政策衔接、工作衔接、保障衔接,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确保人民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致富。

  全国人大代表、巫山县委书记李春奎:

  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让百姓逐步致富

李春奎 巨建兵摄

  “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不仅要体现在当前能脱贫,更要注重长远能致富。”李春奎说,巫山提前谋划,着眼未来,促进深化脱贫攻坚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推动稳定脱贫、逐步致富。

  在持续巩固和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方面,重点是对已脱贫摘帽的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在适当时间内保持扶持政策不变、扶持力度不减,不断增强脱贫地区和群众自我造血功能,确保稳定脱贫、稳步小康。重点关注刚过贫困线的边缘户、监测户等,建立长远帮扶政策体系,产业发展上做长板、基础设施上补短板、民生保障上筑底板,防控返贫和新生贫困风险。

  李春奎说,巫山将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机遇,全面推动乡村“五个振兴”。用好长江三峡、三峡红叶、巫山脆李等“生态宝贝”,构建以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康养、生态工业为主的生态产业体系。

  此外,深入实施农村人才培育工程,培养一批有“三农”情怀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建好守好“一江碧水、两岸青山”,加强农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突出三峡生态之美、生活之美、人文之美,建设“三峡乡愁”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全国人大代表、石柱县三红辣椒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谭建兰:

  只有发展好产业才能带动贫困户持续增收

谭建兰 巨建兵摄

  “近年来,石柱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谭建兰说,贫困户不仅住进了结实的新房,在基层一线扶贫干部们的帮扶下,吃得好了,穿得也好了,生活是越来越有盼头了。

  谭建兰表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各级政府都非常注重产业的发展,只有发展好产业才能带动贫困户实现持续增收。在石柱县,如今黄莲,辣椒、莼菜已经成为带动农户脱贫增收的主要产业。当前,还逐步发展了脆红李以及黄精等各类中药材,这些产业必将成为老百姓们长效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

  石柱县上进村村民谭正兵,此前住在破旧的土房之中,生活穷困潦倒。在石柱县三红辣椒专业合作社的扶持下,他利用自家土地,种植了五亩辣椒。合作社还为他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流程服务,并确保销路不愁。如今,谭正兵每年光种植辣椒的收入就达到了1.5万元以上,日子是越过越红火。

  全国人大代表、酉阳县桃花源街道天山堡村委会主任冉慧:

  因地制宜,发展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逐步致富

冉慧 巨建兵摄

  “我是土生土长的天山堡人,在外创业成功后,于2014年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回到天山堡竞选村委会主任,决心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为了改变老百姓的生活,冉慧探索农、文、旅结合发展模式,依托高海拔的地域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苞谷戏”为载体的乡村旅游业,成立梧风堡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栽种五倍子150亩,吸引市场主体参与。并联合成立牧心缘乡村旅游公司,流转土地2000余亩,栽种雪菊200 亩、蔬菜300亩、经果林300亩。

  同时,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实行“公司+村集体+贫困户”股权模式,村集体占股35%,研究制定《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管理办法》,村集体经济收益40%用于群众分红,36%作为扩大再生产,14%用于困难救助、基础设施建设等民生保障。公司每天吸纳近40人务工,带动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业等到户产业实现100%。

  “‘春观花、夏避暑、秋摘果、冬赏雪’的天山堡逐渐成了都市人休闲旅游、避暑养生的好去处。”冉慧说,如今,天山堡的村民们住进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很多之前搬出去的村民又搬回来了,在村里修起了楼房,办起了产业,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编辑:滕云 发布时间:2020-05-24
往期回顾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