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成渝地区基本建成“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出行实现3个“1小时”通达

来源:四川日报
(原标题:到2025年,成渝地区基本建成“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出行实现3个“1小时”通达)

6月28日开通运营的绵泸高铁内自泸段。李欣 摄(视觉四川)

成都地铁18号线的天府新站。 四川在线记者 李强 摄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根据《规划》,未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将着力构建对外运输“一张网”,打造1小时交通圈、通勤圈,推动出行“同城待遇”、安检一体化等。到2025年,成渝地区基本建成“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到2035年,将全面建成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作为国家层面绘制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交通一体化“蓝图”,《规划》有何亮点?就四川发展现状来看,要实现这些目标,还需补齐哪些短板和弱项?

四川在线记者 王眉灵 徐莉莎 李欣忆 史晓露 文莎

看“蓝图”

构建陆海互济、四向拓展的综合运输大通道

“畅通陆海互济、四向拓展运输大通道”——《规划》把成渝地区看作一个整体,提出了对外综合交通运输通道的布局。

根据《规划》,到2025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衔接联通设施网络总体形成。对外运输大通道、城际交通主骨架、都市圈通勤网基本完善。基本建成“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轨道交通总规模达到1万公里以上,其中铁路网规模达到9000公里以上。大宗货物年运量150万吨以上的大型工矿企业、新建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力争接入比例达到85%,长江干流主要港口基本实现铁路进港。公路通达能力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5万公里以上。内外通达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世界级机场群航线网络通达全球,国际航空枢纽地位日益凸显,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基本建成,国际铁路港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规划》起草组相关人士介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中国经济第四极、西部唯一的发展极核,《规划》突出了其战略定位和对外开放能力,提出加快构建陆海互济、四向拓展的综合运输大通道,实现国内通达、国际开放,支撑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并明确了具体到东向、西向、南向、北向分别构建哪些通道;近期重点建设哪些综合交通项目,包括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国家公路、干线航道、油气管道及储气设施等。

其中,《规划》提出,重点打造以成都、重庆为中心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推进泸州-宜宾、万州-达州-开州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万州-达州-开州是首次在规划层面被明确了‘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身份。”省交通运输厅规划处相关人士说,明确“全国性”身份后,万州-达州-开州必将更好地发挥多种交通方式衔接转换和辐射带动作用,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提供交通支撑。

补短板

打造3个“1小时”交通圈、通勤圈

“双核”引领,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别于其他城市群的最大特点。如何便捷沟通“双核”、以“双核”带动其他节点城市的发展,《规划》中有很多落脚点,比如,《规划》提出到2025年,重庆、成都“双核”之间以及“双核”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中心城市、主要节点城市1小时通达,重庆、成都都市圈内享受1小时公交化通勤客运服务;在重庆都市圈、成都都市圈、广安川渝合作示范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等率先推动交通出行“同城待遇”等。

在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宾看来,要实现《规划》提出的3个“1小时”交通圈、通勤圈,还需进一步提升城际间的交通互联互通水平。“虽然市州之间的主要干道已基本畅通,但随着物流人流快速增长,公路等级、交通的便捷性需进一步提升。”他建议,构建城际之间多方式、多路径通道群,积极推动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建设,织密高快速公路网,实施普通国省干线扩容提质。此外,提升交通枢纽的辐射带动力和运输服务质量,包括建设立体换乘的综合客运枢纽和多式联运综合货运枢纽,推动跨运输方式和跨城的客运一体化发展。

“《规划》明确提出以补短板、强弱项为重点,成渝地区可抓住此机会补齐短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盛毅表示,以高铁为例,目前我省的高铁运营里程相对较短,与贵州、广西等西南省区都有差距。他说,《规划》着力补强四川的铁路、货运等短板、弱项,为成渝发展交通提供了追赶发展的机遇,四川需要建设以铁路为主、更加通畅便捷的多向出川战略大通道,支撑内陆对外开放高地。

开新局

全省高速公路网规划正在调整

对标《规划》提出的目标,四川相关市州和单位已经有了思考和行动。

公路方面,四川高速公路建设正推进成渝高速扩容、遂渝高速扩容及一批川渝省际高速公路建设,将打造“双六+双八”省际高速公路通道集群。“按照‘强化成渝主轴、密实南北两翼’的思路,我们正在进行全省高速公路网规划调整。”省交通运输厅规划处相关人士介绍,将考虑新增布局一批川渝省际高速公路,进一步织密高速路网,提升互联互通水平。

突出西向川藏通道和西部陆海走廊建设,对接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中巴等国际经济走廊,四川将力争开工建设G0611汶川至川主寺高速公路,全面推动G318川藏公路提质改造,并开展G4218川藏南线、G4217川藏北线国家高速公路前期研究。

航空方面,作为“双核”之一的成都,正谋划提升国际航运服务水平,强化成都机场与全球枢纽城市直通互联水平,打造面向全球的航空门户枢纽、洲际航空中转枢纽和航空货物转运中心,构建“国内满覆盖、泛亚广加密、洲际深通达”高密度客货运航线网,逐步提升国际枢纽竞争力。

铁路方面,泸州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李智介绍,绵泸高铁内自泸段的开通,把泸州带入“动车时代”。未来,渝昆高铁、蓉遵高铁、川南渝西城际铁路环线等多条高铁将在泸州交会,形成四向通达成都、重庆、昆明、贵阳、西安的1-2小时的高铁交通圈。“我们将全面构建高铁客运枢纽,奋力打造货运铁路大通道,当好川南门户。”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家发改委正牵头编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规划》,将对轨道交通建设进行专门细化和落实。

链接

成都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再优化

规划36条线总长1666公里

●截至去年底,成都城市轨道交通开通运营里程共计约518公里

●2024年,成都城市轨道交通将形成“米+环+放射”的基本运营网络

四川在线记者 程文雯

7月5日,记者从成都轨道交通集团获悉,成都市已完成新一轮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优化工作。远期线网规划由36条线路组成,总长约1666公里,其中城市轨道交通29条、1389公里,市域铁路7条、277公里。

为深入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部署,切实强化成德眉资同城化区域轨道联系,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进一步衔接铁路枢纽总图重大调整,适应天府新区、东部新区、大港区空间格局优化与功能调整,实现客流密集区域的轨道精准覆盖,深化产业功能区的轨道交通服务,成都市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进行了新一轮优化。

2005年至2019年,国家发改委共批复了四期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含调整),共计约692公里。截至2020年12月底,前三期建设规划批复的所有项目,共计约518公里已开通运营;第四期建设规划批复项目已开工建设,计划于2024年前陆续开通运营。届时,成都城市轨道交通将形成“米+环+放射”的基本运营网络,可进一步优化城市交通结构,缓解城区交通拥堵,提高居民出行品质,实现双机场轨道交通直连。


编辑:龙治伟 发布时间:2021-07-06
往期回顾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