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乡村看见中国⑪】内江:农文旅商齐发力,跨界叠加高效益

来源:四川新闻网
(原标题:【我在乡村看见中国⑪】内江:农文旅商齐发力,跨界叠加高效益)

微信图片_20220805093313.jpg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内江8月4日讯“手无寸铁兵百万,力举千钧纸一张”,这是新闻巨子范长江的画像。内江,这里山环绿抱,风光旖旎,作为范长江的故乡,红色血脉在这里流淌,红色基因在这里代代相传。近年来,内江创新产业发展新思路,点燃“农文旅商”深度融合新引擎,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上积极探索。产业融合、文化传承、旅游升级.....红色精神在这里焕发全新生机。

文化传承 描画伟人故里“红色名片”

微信图片_20220805093317.jpg

范长江故居内的“范长江”站立雕像

距城区12公里的范长江文化旅游园区,是内江重点推进的文旅项目之一。踏入园区,红旗雕塑向我们招展,范长江手握书卷的形象格外醒目。这是内江市东兴区田家镇的地标,更是田家镇的精神符号,刻画着内江红色文化的模样,独特的红色魅力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旅游打卡。

在范长江故居、范长江生平事迹陈列馆、长江大课堂里,一张张照片和手稿向我们默默讲述着范长江红色的峥嵘岁月。“妈妈,我以后也想当一名记者。”一年级的唐甜甜小朋友在妈妈的陪同下参观范长江故居,“希望她可以了解革命先烈的光荣事迹,从小就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唐甜甜的妈妈王女士说。峻拔伟岸的范长江雕像立在院子的正中间,鸟儿不时飞过,在阳光的照耀下,“范长江”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

范长江生平事迹陈列馆.jpg

范长江生平事迹陈列馆

眼下,范长江文化旅游园区正在加大力度升级,“我们努力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由单一向多元发展,不断提升游客体验。”范长江文化旅游园区负责人介绍道,以小青龙河生态休闲带、范长江文化休闲片区、赵家坝文创乡居等为核心,游客服务、户外剧场、研学教室、特色餐饮、康养民宿、文创展销配套设施正在全面建设中。

场场爱国教育活动精彩纷呈,园区内绿色风景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红色旅游业已成为内江红色旅游创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这张红色名片越来越响亮。岁月虽已远去,但薪火相传的革命精神,在这里生根发芽。

产业碰撞 擦出发展“新火花”

长江现代农业园区产业规划布局图.jpg

长江现代农业园区产业规划布局图

中药材产业科技示范园地块情况图.jpg

中药材产业科技示范园地块情况图

夏日炎炎,驱车开往田家镇火花村,这里有另一番景象。天空瓦蓝,绿意环绕,火花村内的中药材产业科技示范园,成片的药材长势喜人。天冬、佛手、金银花等药材正散发着淡淡的药香,弥漫在山间。村民们干劲十足,正在松土、施肥,精心呵护着产业园的药材作物,田间地头到处是一派繁忙景象。

邹刚向记者讲述近几年村子的变化.jpg

邹刚向记者讲述近几年村子的变化

临近中午,火花村村民邹刚正提着锄头,在地里忙着锄杂草。从日子紧巴巴到家门口打工,邹刚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村子确实变化太大了,我们的生活有了新奔头,在产业园里,我现在也算是上班族了。”说着邹刚便热情地摘了几个佛手给记者,“我们的佛手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在市场上特别受欢迎。”

一边行走在田间,一边听田家镇火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邹丹介绍,示范园采用净种、套种的方式种植天冬、佛手、栀子等中药材110亩,村集体今年扩面200余亩,“基地主要采用的是‘科研单位+村集体+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运营和622利益分成模式。”

邹丹向记者介绍产业园的基本情况.jpg

邹丹向记者介绍产业园的基本情况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地里的中草药依然是原来的样子,但火花村却变了模样。在中草药天冬种植示范基地,放眼望去,一片片挺拔生长的药材依次排列,曾经在户户家门口分散的小田现在变成了集中连片的农业园区。为了发展壮大“中国天冬之乡”这块金字招牌,东兴区创新了天冬种植模式,在“企业+基地+种植户”“合作社+种植户+基地”等产业运作模式下,推行粮药、林药、菜药等综合经营模式,打造现代特色中药材种植产业。邹丹介绍道,在“622模式”下,分片承包给农户进行管理,产值60%归农户、20%支付土地流转费、20%归村集体。“去年,全村农民家庭经营性总收入达到了3700多万元。”

“我们的优质农产品现在销往全国各地,电商服务中心的年收入可以达到2至3万元。”在火花村农产品展示厅及电商服务中心,甜蒜、蒜蓉酱、青红双椒酱、天冬泡酒、天冬蜜饯等特色产品有序摆放。近年来,火花村与川农大、内江市农科院合作,采用“稻-蒜、玉米-蒜”轮作的模式,对紫皮大蒜进行初加工,打造以田家紫皮大蒜为主的调味品之村。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拓宽销售渠道,特色产品进入全国各地消费者的餐桌,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21年,是火花村收获颇丰的一年,收获了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称号的同时,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约15万元,邹丹说,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可以实现30万元。

人居改善 家门口的“诗和远方”

有产业发展做保障,人居环境也得到了改善。来到田家镇赵家坝社区,一幅和谐美丽的乡村画卷在眼前铺开。鸟语花香中,窗明几净的院子错落有致,在郁郁葱葱的树荫下,居民们聚在一起喝茶聊天,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正子村村民罗小宇热情地邀请记者去他家做客,院子里各种花草错落有致,楼上楼下干净整洁,这里成为了他们一家追求美好生活的新起点,田园桃源照进现实。“看到我住上了环境这么好的房子,我的朋友们都特别羡慕。”

住进好房子,日子越过越好,这是赵家坝新农村综合体的全新表达。赵家坝社区书记毛科向记者介绍道,综合体集城市休闲观光旅游与乡村田园特色民居为一体,“最大特点是产业连片、居住集中、设施配套、管理民主、要素聚集。”在城乡互动融合中,新老村民都在这里生活,还会带来很多创业和就业的机会,并吸引观光、体验、休闲、度假的游客群体。

“我们除了要坚定不移地发展集体经济外,还要把村里的生活品质提高。”毛科说,通过一系列项目建设,赵家坝新农村综合体现在逐渐成为拥有优质景观绿化、生态人居和谐、公共服务完善的新农村综合体,一幢幢拔地而起的别墅,四通八达的公路,都在见证着村民们越来越好的生活。

这一个个故事的背后,是内江夯实产业基础,着力发展现代产业的创新发展之路,是农文旅商融合发展的新格局,是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在这条路上,集体经济产业正在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也在兴村富民,内江的乡村振兴探索之路愈发开阔。

【记者手记】

乡村要振兴,要因地制宜找准发展路径。内江持续发挥农业产业优势,升级改造农村基础设施体系,依托红色旅游拉长产业链。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之路上打造出了农文旅商融合“样板间”。如今,先辈们当年追寻的梦想已然照进现实,村民们美好生活的场景跃然纸上。


编辑:龙治伟 发布时间:2022-08-05
往期回顾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