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缺电,增加了眼下拼经济的“难度系数”,然而不少企业,仍在想尽办法排除万难坚持生产。今天我们走进一家企业,看它是如何克服困难,抢占行业发展的“风口”。
8月24日早上6点,位于成都双流区的川开电气工业园,早班已经开干。
川开电气有限公司中压运营部经理 郭攀:目前我们站的这个车间是我们这个产品生产最关键的环节,气箱组件生产。
川开电气,是国内最大的箱式电力设备研发生产基地。 由于近期罕见高温干旱造成缺水缺电,8月16号起,园区开始限电,即使这样,企业的生产线还是转了起来。
川开电气有限公司中压运营部经理 郭攀:我们只能依靠我们新能源光伏发电,和我们应急电源,来保证我们抢大项目抢重点项目,必须在上午温度没有完全起来之前开工。
在企业的厂房上,巧妙地布置了成片的光伏板,成为了屋顶的一部分,郭经理说,这也是企业这两年落实“双碳”行动,推动能源供给向低碳化多元化转型的结果。而正是这些光伏组件,给了企业眼下克服困难的底气。
记者:生产线上用电有多大一部分电量来自于园区的光伏发电呢?
川开电气有限公司智慧能源研究院院长 刘世旭: 我们川开(光伏)总共装机是1.72兆瓦,总共光伏的组件数量是6880个光伏组件。按目前的天气来看,一天可以发4000到5000度电左右,可以保障(当下)我们园区三分之一左右的生产负荷。
为解决剩下三分之二的电力缺口,企业用上了4台应急柴油发电机。
川开电气有限公司智慧能源研究院院长 刘世旭:我们来算一笔“能源账”,我们光伏的电是非常便宜的 整个生命周期大概一度电是3毛钱,(每天)大概1500块钱左右,柴油发电机每天消耗的柴油成本大概是6万块钱。
虽然每天的电力成本有6万多,而且这样的情形估计要持续半个多月,但企业觉得,拼这半个月,值得!
川开电气有限公司中压运营部经理 郭攀:我们近期有一个内蒙古锡林浩特的风电厂发电项目,客户要求我们8月30日之前完成订单的交付。8到10月份是我们订单执行的旺季,这个订单量是平时的1.5倍到2倍,虽然我们现在面临困难,我们也想通过我们自身的努力,最大程度地满足我们订单的按时履约。
川开电气有限公司中压运营部经理 郭攀:这里温度大概是40度,到下午的话最高峰的时候就能达到46度。
厂区工人:老师 来喝点饮料。
记者:谢谢。
川开电气有限公司中压运营部经理 郭攀:这是后勤管理部门,考虑到我们员工防止中暑,要不定期地给我们送水。
记者:很贴心,这个还是必须的。
郭经理说,车间里原本是有空调的,限电后就无法负荷了。而为了避开高温时段,工厂的白班安排在上午6点到中午12点,另一个班组的夜班则安排从晚上6点开始。当天深夜里,我们再次来到园区时,这里仍然高温不下,生产线也依然忙碌。
川开电气有限公司金加工运营部经理 张鸿:夜班投入的人数大概在40人左右,时间节点会从晚上的6点,干到第二天中午的12点。你所看到的白天的生产线的前端的所有的零部件的提供,就由这条生产线在夜间所完成的。
晚上造好零部件,第二天早上交给下一个班组接着组装。在这样的接力配合下,一台台输配电设备走下生产线。对于企业来说,生产的过程,就是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而每当问题解决后,他们总能发现自己收获了更多东西。
川开电气有限公司中压运营部经理 郭攀:其实从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我们企业都面临这样的困难,不是外部环境不好,我们就选择逃避,企业要生存下去,需要和这种困难作斗争,面对困难的时候,需要依靠我们的工作模式的创新,依靠我们团队、依靠我们协同、依靠我们员工坚韧不拔去克服困难。从长远的讲,这也是锻炼我们队伍变得更加专业、更加能抵御风险。
当生产旺季遭遇高温缺电,这家企业选择了迎难而上,拿出了“干”的劲头和“拼”的精神,不等不靠,用韧劲儿、用巧劲儿拼出了企业的广阔市场,以更好的状态逆风而上,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