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锋区:以“清廉画笔”绘制乡村振兴新图景

来源:广安新闻网
(原标题:前锋区:以“清廉画笔”绘制乡村振兴新图景)

image.png

近年来,广安市前锋区纪委监委找准服务保障乡村振兴和纪检监察工作的结合点、发力点,通过强化与职能部门协作配合,凝聚监督合力,以强有力监督保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清廉村居”展新貌 美丽乡村入画来

乡村振兴,廉洁先行。

走进“五清村居”水口村,浓浓的廉洁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崇高信仰、水善万物、口碑流芳、家风家训、村规民约、美好生活六大板块共同勾勒出水口村清廉乡村的文化版图,村内道路两侧、地面、墙面上处处刻着栩栩如生的廉洁图画、廉洁小故事等文化元素,让广大群众在休闲娱乐、观光旅游的同时,感受到“清廉前锋”的独特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廉洁文化熏陶。

清风拂面扬正气,清廉新景入画来。近年来,前锋区始终把推进“清廉村居”建设与监督保障乡村振兴、护航美丽乡村有效衔接,以打造“五清村居”为目标,着力在清廉用权、清廉服务、清廉三资、清廉工程、清廉文化上下功夫,积极推进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化管理全覆盖,强化廉洁风险防控和监测,并紧盯村级“三资”管理、工程建设、征地拆迁、产业发展等关键环节和重点工作,严查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全力化解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

“干事更顺畅,干群关系更融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廉动力!”水口村党总支书记欧长春笑呵呵地介绍说,通过打造“清廉乡村”的阵阵清风,该村发展起青花椒种植和旅游休闲观光等支柱产业,在成为“清廉乡村”示范样板的同时,也成为全区乡村振兴示范点。水口村所在的虎城镇更是凭借青花椒产业,一跃获评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全国第十一批“一村一品”示范镇,实现了清廉效益、经济效益同频共振。

移风易俗入民心 文明乡风进万家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风文明是重要的前置因素。

今年4月,前锋区开展治理大操大办问题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发现和纠治违规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突出问题,严查违纪违法,完善规章制度,全面规范全区党员干部、公职人员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坚决破除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驰而不息刹歪风、树新风。

“目前已有19人主动说清问题。”该区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索明介绍说,“我们对全区近4年来操办宴席的党员干部进行排查,提出了‘九个严禁’,组织签订操办婚丧喜庆等事宜廉洁承诺书,将移风易俗工作纳入党风政风监督员履职清单,将移风易俗‘软要求’转化为党员纪律‘硬约束’”。

有了党员干部带头,群众自然跟着走。虎城镇水口村村民梁天禄及其家属张碧英七十大寿,第一时间主动到村委会填写疫情防控期间宴席承诺书和登记参加人表格,积极响应政策,宴席从简办理,只邀请了亲属参加,举办家宴两桌,整体费用没有超过800元。经“红黑榜”评议会研究,成了村里的“红榜户”。梁大爷说,“村干部都不办宴席了,我们肯定也要从简。”

据了解,目前全区122个村(社区)已将反对大操大办、破除陈规陋习、推进婚俗改革等写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按照“月末评定,季度通报”的方式对带头移风易俗等先进典型“红榜”表扬,对大操大办等反面典型“黑榜”通报批评、公开曝光,引导群众主动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切实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

全面织密监督网 乡村振兴赋新能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支持力度大、投入资金密集,如何确保惠民富农产业项目建设廉洁高效?

“立足职能职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专项督查,主动介入、靠前监督,做到政策资金项目在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前锋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米成表示。

为推动村级产业项目规范化、高效率、廉洁化建设,该区纪委监委构建片区协作工作机制,按照职能职责、行业领域划分为4个联动片区,每个片区落实1个纪检监察室联系指导,统一调度片区监督力量和办案资源,形成纪检监察室、派驻机构、镇(街道)和园区纪工委“一盘棋”工作格局,对乡村振兴产业项目、政策落实等进行动态监督。另一方面,全面延伸监督触角,充分发挥村级纪检委员“前哨”作用,定期走访入户,深入了解群众诉求,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谈话提醒;整合基层监督力量,规范“小微权力”运行,采取“镇纪委委员+村纪检委员+村党风政风监督员”联动的方式,围绕村级财务收支、惠农政策落实、产业项目进展等情况进行近距离监督,督促党员干部规范用权、廉洁履职,进一步强化廉政风险防控,筑牢乡村振兴防护墙。

2021年以来,该区纪委监委持续强化对惠民富民和共同富裕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共查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问题9起、处理12人,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纪律保障。(周美宏)

编辑:邓勇 发布时间:2022-08-29
往期回顾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