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君尊楗阁刻石》又称《何君阁道碑》《尊楗阁》,铭刻于今四川雅安市荥经县古栈道首段左侧石壁上,下临荥江,刻石镌于高约 350厘米,宽约150厘米的页岩自然断面上,上面岩石呈伞状向前伸出约2米,形如屋顶,有效地保护了刻石免遭日晒雨淋。刻石四周随字体变化凿成一不规则梯形,高65厘米,上宽73厘米,下宽76厘米,周有边框,字大如拳。全文共52字,阴刻,凡七行,随字形简繁,任意结体,行八字、七字、六字、九字不等。字迹清晰完整,最大字径宽9厘米,高约13厘米。刻文:“蜀郡太守平陵何君,遣掾临邛舒鲔,将徒治道,造尊楗阁,袤五十五丈。用功千一百九十八日。建武中元二年六月就。道史任云、陈春主。”
此刻石书法风格极具早期汉隶典型特征,结体宽博,横平竖直,波磔不显,古朴率直,中锋用笔,以篆作隶,变圆为方,削繁就简,反映了由篆及隶的演变过程,总体上,保留了西汉隶书无波势和简朴的特点,同时开始了东汉隶书的萌芽,是由篆向隶演变过程中的中间字体。
《何君尊楗阁刻石》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何君尊楗阁刻石》刻于公元57年,是现存出现最早的书法碑刻,其刻石时间超过之前认为最早的汉中《鄐君碑》(汉永平九年落成,即66年),为“东汉隶书之冠”。宋洪适说此碑为:“东汉隶书,斯为之首”,并论及书法:“字法方劲,古意有余,如瞻冠章,甫而衣缝掖者,使人起敬不暇”。翻译成现代的语言,大概是:东汉的隶书,《何君阁道碑》算是开头的。字形方正遒劲,古雅的韵味最为醇厚。好比我们看见那戴着殷商时代的黑布礼帽,身着儒士宽袍大袖礼服的人,令人肃然起敬不已。学写这字呀,即使写秃的笔堆成一座坟,也不见得就沾了它的边。
《何君尊楗阁刻石》对于盛行于东汉末期的汉隶碑刻具有先导作用,对于认识由篆及隶,特别是认识波磔分明的成熟隶书形成过程和书法史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资料来源:唐林《四川美术史》及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