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十年间,治蜀兴川谱新篇。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干部群众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拼搏实干,在攻坚克难中砥砺前行、在稳中求进中奋发有为,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经济总量连跨3个万亿元台阶,改革发展取得辉煌成就,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在举国上下喜迎党的二十大之际,本台推出系列报道《天府十年》,全方位、多维度见证十年间,四川奋进、天府巨变。
在彪炳史册的脱贫攻坚战中,作为主战场之一的四川,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披荆斩荆,栉风沐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同步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交出了不负时代的漂亮答卷。
四川西南部,汹涌的金沙江和湍急的大渡河之间,是广袤的大凉山。2022年9月,借助卫星影像,我们再次来到这片土地的上空。依然山高谷深、依然沟壑纵横,但改变,早已发生。
这里是昭觉县三河村,山梁上,彝族特色的新房整齐排列,忙碌了一天的乡亲们,回到村里的广场上跳起了他们自己的坝坝舞。4年前的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踏着雪后的泥路来到村里,在土房子的火堆旁,他深情地说“一直牵挂着彝族群众”。
那时,村子的易地搬迁计划刚刚提上议程。一年之后,一个崭新的三河村在群山间拔地而起。吉好也求一家和乡亲们一起,告别土坯房住进了新家。
凉山州昭觉县三河村村民 吉好也求:我们全家人心里高兴,这5个孩子是我生的,是共产党养的,共产党瓦吉瓦(好得很)。
为了摆脱贫困,十年里,凉山州在崇山峻岭间开启了一场大规模的易地扶贫搬迁。这里是海拔1600米的阿土列尔村,村民们走向外面的世界,需要攀爬落差800米的悬崖,“悬崖村”也因此得名。2020年5月,村民们沿着这样的路线,下山定居,搬到了昭觉县城的集中安置点。和悬崖村的乡亲们一起下山进城的还有当地28个乡镇、92个边远山村的1万8千多名贫困群众。
凉山州昭觉县且莫乡哈洛沟村村民 吉克尔里:以前在电视里面看到过一些小区,非常漂亮,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也能住到这么漂亮的小区里面。
脱贫攻坚中,凉山州共建成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1468个,35.3万人住进了新居。而整个四川,共有136万贫困人口完成了易地扶贫搬迁,规模位居全国第二。
挪了穷窝窝,还要换穷业。这里是巴中市南江县桅杆村,这几天,村民苟碧松家养的南江黄羊陆续出栏了。
巴中市南江县高桥镇桅杆村村民 苟碧松:我们是按25块钱每斤卖的,总共这批卖了六万多块钱。
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南江县把黄羊养殖作为了脱贫的主导产业,通过创新“借羊还羊”等扶贫模式,带动全县三分之一的贫困群众实现了增收致富。精准发展一个产业,稳定带富一方百姓,放眼整个四川,十年间,88个贫困县都建起了现代农业园区,351万贫困人口依靠产业就地务工实现了脱贫。
就在四川人“撸起袖子”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加油干的时候,来自各方的支援也在纷至沓来。在广元市青川县沙州镇三堆村,卫星遥感影像中的这一片片绿,就是乡亲们种下的白茶。2018年 ,540万株“白叶一号”茶苗从浙江运到了青川,当地也建起了1千5百多亩白茶基地。带动全县3500多人稳定增收。
广元市青川县沙州镇三堆村村民 韩汝恩:从白茶栽到这个地方来我就一直在(基地)里面务工,每年都有2万多块钱。
从浙江到四川,白茶苗走过了将近1860公里,背后牵线的是中央“东西部协作”的制度安排。攥指成拳,合力攻坚斩穷根。回望脱贫攻坚,仅浙江、广东两省累计向四川投入财政资金110多亿元,带动67万多人脱贫;四川经济较发达的7市35县市区结对帮扶45个深度贫困县; 24个中央单位和380个省级单位在川开展定点扶贫。
天地为鉴,山河作证。过去十年,从大小凉山彝区到川西北地区,从秦巴山区到乌蒙山区,从集中连片特困到插花式贫困,四川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严格落实“六个精准”,扎实实施“五个一批”行动,下足“绣花”功夫,合力攻坚,88个贫困县、11501个贫困村、625万贫困人口成功脱贫摘帽,消除了千百年存在的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