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风、文化范、四川味” 四川打造5大工业文化品牌

来源:成都商报

5大工业文化品牌

  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工业(企业)博物馆5家

  争创国家工业遗产10家

  评选川渝工业文化教育实践基地20家

  创建主题鲜明、特色明显的工业旅游示范基地20家

  打造体验式、互动性工业研学基地10家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日前从四川省经信厅获悉,为进一步弘扬工业文化、传承工业精神,助力制造强省和文化强省建设,四川省经信厅等多部门研究制定了《四川省推进工业文化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提到,力争到2025年,四川全省工业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基本完善,工业文化载体更加丰富,文化赋能“四川制造”水平显著提升,重点培育打造具有浓郁“工业风、文化范、四川味”5大工业文化品牌,即: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工业(企业)博物馆5家,争创国家工业遗产10家,评选川渝工业文化教育实践基地20家,创建主题鲜明、特色明显的工业旅游示范基地20家,打造体验式、互动性工业研学基地10家。

  推动建设四川省工业博物馆

  《方案》明确要大力弘扬四川工业文化。具体而言,要进一步挖掘利用三星堆、金沙等巴蜀文化,酿造、丝绸等民族工业发展,三线建设、抗战内迁、国家重大项目布局等四川工业跨越发展历程、工业遗产蕴含的文化和精神价值。

  其中还提到工业文化研究教学。具体而言,四川将推动开展工业文化提升工业软实力和支撑制造强省建设的研究,推动工业文化基础研究,组织大国工匠、杰出工程师、优秀企业家、劳动模范进讲堂,传承弘扬优秀工业文化。鼓励高等院校、职业学校、科研院所将工业文化有机融入相关课程。

  推动“文化赋能”四川制造。《方案》明确要大力实施“文化赋能”行动,推进“文化+制造”融合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陈列馆、文化馆、荣誉室等。

  四川还将健全工业文化发展体系。四川将推动开展四川工业文化资源普查,支持行业组织研究制定标准规范,推动工业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和开放共享。

  在完善工业博物馆体系方面,《方案》提出要充实博物馆藏品数量类型。积极征集体现不同阶段、历史背景、发展成就等重要资料和展品,推动各地探索多种模式,并探索建立工业博物馆联合认证,共建共管机制,发布工业博物馆名录,鼓励各类工业博物馆参加定级评估。

  同时,《方案》提出要推动建设四川省工业博物馆,集中展示四川工业改革发展、创新实践,特别是现代工业发展历程,展陈四川承担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推进“三线建设”、制造强省建设、服务支撑国防建设和经济安全等重大历史事件,以及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和重点产业创新发展情况。

  此外,还将策划建设四川中国白酒博物馆、四川南充丝绸原点博物馆、梓潼两弹城核工业博物馆等一批国家级、省级行业博物馆,展示川酒、川盐、丝绸、核工业等文化历史、独特技艺、品牌内涵和创新发展历程。

  支持有条件、有意愿的企业发展工业旅游

  在强化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方面,《方案》提出要健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机制。具体而言,四川将建立完善四川工业遗产目录。支持各地将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积极探索工业遗产活化利用新业态新模式。

  在积极发展工业文化旅游方面,四川将支持有条件、有意愿的企业依托绿色厂区、智能车间、产业园区、大型水电站、工业遗产、产品展馆等发展工业旅游,通过合理开放生产车间、企业展馆、用户体验中心等形式,打造一批集观光旅游、科普教育、体验娱乐、品牌展示、产品推介等功能于一体的工业旅游景区。

  同时,因地制宜推进工业旅游特色城镇建设,深度融入全省旅游大环线,打造具有四川特色的“工业+旅游”融合发展新标杆。

  《方案》还提出要做强四川工业文化品牌。在做强“三线建设”工业文化品牌方面,充分发挥四川三线建设工业遗址和各种馆藏作用,打造三线建设工业文化品牌。依托成都都市圈、川南、川北、攀西城市群框架,推动建设“一区、一带、两走廊”的三线建设工业遗产利用总体布局。

  四川还将推进川渝工业文化合作,积极挖掘、整理、盘活、整合沿线具有突出意义、重要影响、重大主题的工业遗产、工业旅游等工业文化资源,主动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工程,推动川渝工业文化整体联动、协调发展,探索川渝工业文化区域合作新模式,推动建设一批川渝工业文化教育实践基地。


编辑:滕云 发布时间:2022-10-05
往期回顾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