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联播丨天府十年⑧:民生实事有“力度” 百姓幸福有“温度”

来源:四川观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今年6月,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叮嘱,要全心全力把老百姓的事一件一件办好,让老百姓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民生事业加快发展,在财政支出中,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65%以上。从“十项民生工程”到“20件民生大事”,再到“30件民生实事”,名称有所变化,不变的是为民惠民的内涵。特别是今年30件民生实事中有13件半年就完成了全年计划。民生实事有“力度”,百姓幸福有“温度”。 

这里是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甘孜州色达县,高原群山之间,孩子们在标准化的球场上快乐地奔跑。而5年前,整个色达,连一片像样的足球场都没有。   

甘孜州色达县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 拥忠切美:我特别喜欢足球,我长大后想当一名足球教练。  

十年间,在甘孜、阿坝、凉山等四川基础教育薄弱地区,无数“家门口的学校”或拔地而起,或焕然一新。   

十年间,四川学前教育毛入园率由65.80%增长至91.7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由77.44%增长至93.01%;2021年,四川183个县(市、区)全部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从“有学上”,还要到“上好学”。这是长江之滨的宜宾三江新区大学城,2017年这里还是一片空地,5年后,高大的教学楼和宽阔的运动场整齐排列,川大、电子科大等12所高校已在此“安家”,在校大学生突破9万人。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与同学们亲切交谈。   

宜宾学院毕业生 吴世雄:大学的四年时间里,我真切的感受到了宜宾的变化,给我们应届毕业生带来了更多就业机会。  

十年来,四川普通高校从99所增加到134所,17所高校73个学科进入全球一流学科行列。 

教育是民生之基,医疗则是民生之需。为兑现“大病不出省,一般病在市县解决”的民生承诺,十年来,四川通过医联体建设,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广安与成都相距近300公里,2015年,川大华西医院领办广安市人民医院。跨越300公里的距离,用了7年间,华西医院输出品牌,更输出技术、管理,让曾经的广安市人民医院变成了今天的华西广安医院,名字变了,实力也大增。   

华西广安医院党委书记 李昂:我们2021年手术量达到了23000多台,比2015年翻了倍,其中更具代表性的四级手术在2021年达到3300台。  

目前,华西医院已领办12所省内医院,这些医院再向下辐射,带动当地其它医疗机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通道已经打开。解决看病难,还要改变看病贵。在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医生打开患者电子健康档案,能清楚地看到患者在成都其它医院做过的所有检查和用药情况。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蹇贻:根据他检查的结果,如果不需要重复做就不做,一个是医生对他的病史更清楚,第二个也减轻了患者的负担。  

减轻老百姓医疗负担的背后,有着一个强健的“大脑”——成都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借助大数据,从2012年开始,平台已接入1000多家医院,收集医疗服务、健康档案、疾病管理等9大类共168亿条数据。  

从老百姓最关心的民生难题用力,四川把民生保障落在了实处。这十年,四川城镇新增就业年均增长超100万人,累计培训创业人数99.42万人;这十年,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由4443.7万人增长至6359.6万人,城乡居民低保资金增加至每人每月695元和514元,是2011年末的3.64倍和6倍。   

四川十年民生账本,记录着百姓的幸福与获得,也记录着党和政府的用心和温度。  


编辑:邓勇 发布时间:2022-10-09
往期回顾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