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事
9月6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远程会诊中心,华西医院多学科专家通过视频,为在甘孜、雅安接受治疗的泸定地震危重症伤员进行会诊。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党委书记李正赤表示:“我们要力争实现危重症伤员‘零死亡’的目标,减少致残率。哪怕只有一线希望,我们也要尽到十分的努力。”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当时重症伤员的生命已趋于平稳,李正赤当初提出的目标已经实现。
近日,李正赤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无论是地震救援还是抗击疫情,“华西人”从未缺席。在很多人的心里,华西医院就是生命希望的象征,他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培养更多有温度、有情怀的医生和学生。
要求学生具有过硬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
“要多阅读课外书、多锻炼身体、多参与志愿活动,力争做一名全面发展的优秀医学生。”日前,在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2021级临床医学八年制301班名誉班主任见面会上,李正赤与同学们面对面交流。
过去30年,这样的交流和嘱托从未间断。1992年从西南师范大学毕业后,李正赤进入原华西医科大学工作。团委、学工部、党办……无论岗位怎么变化,李正赤始终心系华西医学教育、医院管理,始终坚守医学人文关怀的初心和使命。
李正赤为本科生上课。
李正赤说,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不仅需要具备高超的医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还要有不断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以及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李正赤经常说:“作为立足西部、面向全国的医学高等学府,华西培养的是国家未来医疗健康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除了过硬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浓厚的家国情怀。”在他看来,所谓医学人文素养,很重要的就是要有“共情”的能力,医生只有了解了患者的需要,了解了国家当前的医疗现状,才能设身处地为患者考虑,这样的治疗才有温度。
李正赤为毕业生拨穗。
李正赤十分重视学生素质教育。以学生党团组织为核心开展思想教育、以学生社团组织为载体倡导个性发展、以学生群团组织为核心实施规范培养……“形成教学体系,学生知道自己每一学年要做什么;辅导员也知道工作的具体抓手在哪里。”李正赤说,具有华西特色的学生素质教育体系并不是一蹴而就、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丰富完善的,力求实现医学人文素养培养的规范化、同质化、科学化。经过多年努力,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已经成为全国临床医学院中唯一获批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的单位。
组织建立全球首支最高级别非军方国际应急医疗队
从抗击非典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从“5·12”汶川特大地震到“4·20”芦山地震、“8·8”九寨沟地震,再到“9·5”泸定地震等,每一次救援,“华西人”都冲锋在前。
很多同行评价华西医院“训练有素,治疗有方”,这与华西医院拥有全球首支最高级别的非军方国际应急医疗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医疗队成立后,不仅在多次重大灾害救援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为我国其他应急医疗队的建设提供了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四川)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承建的国家卫生应急移动处置中心(帐篷化队伍)为主体组建,从无到有,从申报认证到通过评估,前后不到一年时间。李正赤是该医疗队的联络官。2018年,他从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手中接过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四川)队旗时做出承诺:时刻准备着,为灾区群众提供安全、及时、有效、平等的紧急医学救援服务。
华西医院做到了。
“‘9·5’泸定地震发生后不久,多名专家组成的华西医院救援小分队已经集结出发前往震中,为地震伤员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救治。”李正赤说,“‘招必至,战必胜’,已经嵌入了‘华西人’的血脉。”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华西医院的医护人员在驰援武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抢救了200余名危重症患者的生命。
2022年夏天,四川受到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7月28日,华西医院温江院区,华西医院承建的气膜方舱实验室拔地而起。从接到任务到气膜方舱实验室搭建完毕,用时仅15个小时,彰显了“华西速度”,该气膜方舱大大提高了核酸检测能力。
李正赤说:“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这一代‘华西人’手中,加快推进华西医学整体迈入世界一流,加快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奋力创建国家医学中心,时不我待,只争朝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