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第二大藏族人口聚居区,十年来,四川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六次、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谱写出四川涉藏地区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来自全国大学生旅游联盟的25名同学在甘孜州度过了愉快的5天。为了这趟川西之旅,他们从全国各地跨越数千公里汇聚成团。
加拿大约克大学学生 黄梓航:之前从来没有来过这个地方,今天看到这些山水,我感觉到非常震撼。
在川西高原上,越来越多的景区,“手拉手”式地连接成旅游环线,一些曾经的闭塞之地,也因为交通的便利,变成了今天的旅游胜地。位于阿坝州黑水县的羊茸村,过去曾靠放牧、挖药为生的藏族百姓,如今也吃上了旅游饭,户均年收入超过了5万元。
阿坝州黑水县羊茸村村民 泽让若:春赏花,夏避暑,秋观叶,冬玩雪,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我们这儿,以前是不敢想的。
作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021年,甘孜、阿坝两地接待旅游人次总数突破8000万,年旅游收入超过730亿元,超过50万人加入到文旅产业队伍中。
这十年,是四川交通等基础设施脱胎换骨的十年。巨大的改变,带火的不仅是全域旅游,更有特色经济。
在甘孜州理塘县甲洼镇,以“路”为依托,一座规模超万亩的现代农业园区依次铺陈开来。草莓、萝卜等温带果蔬在海拔4000米的高原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种植。
当现代科技的力量与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携起手来,这片土地的生命力被不断唤起:高原牦牛、酿酒葡萄、优质青稞、中藏羌药材、野生食用菌等产业也持续壮大,“圣洁甘孜”“净土阿坝”特色产品正大步走向全国。
阿坝州净土阿坝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员工 王安兰:我们净土阿坝产品已经达到500多种,都实现现了标准化的生产,通过电商,基本24小时就可以到达全国各地。
与产业发展同步向前的,是民生的改善。“拾遗补缺,雪中送炭”,是四川在涉藏地区民生改善上坚持多年的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进一步加大涉藏地区民生工作力度,提出“扶贫解困行动、就业社保促进、教育发展振兴、医疗卫生提升、文化发展繁荣、新居建设”六项民生工程计划。久久为功,点滴推进,孩子们在崭新的学校,看到了更远的将来;
甘孜州雅江县中学高二五班学生 丁真呷瓦:我希望努力学习可以考上厦门大学,去看看大海。
年轻人在更大的空间,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阿坝州壤塘县2011级“9+3”毕业学生 彭娜:现在回到了我的家乡,在岗木达镇人民政府从事基层群众工作收入也很稳定,还可以照顾家,我很开心。
老年人在家门口的医院,得到妥善呵护,正安享自己的晚年。
甘孜州道孚县各卡乡村民 刘玉康:我们这种高血压,以前要去县上的医院,或者去康定的医院,现在很方便了,到乡卫生院就可以了。
当涉藏地区的人们为自己的新生活感到欣慰的同时,他们一刻也没有忘记曾经的来路。路上,有自己的辛勤汗水,更有各方的倾力帮助。从2012年起,四川9个市以及广东、浙江等地,陆续对省内32个涉藏县(市)展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帮扶。
今年7月,在浙江省的帮助下,甘孜州石渠现代牦牛产业园区开园,在形成生态畜牧业产供销完整产业链的同时,加快了石渠传统畜牧业向现代化转型的步伐。
浙江援川干部,石渠县委常委、副县长 郭欣玮:从输血到造血,我们用援建产业园的方式,帮助石渠县做优做强优势产业,实现两地资源共享,让当地老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
东西协作、对口援建、省内帮扶、飞地园区,这些中国特有又极其“四川”的结对模式在甘孜、阿坝生根发芽。发展,不止于致富,更在于“认同”。
十年来,划拨到我省涉藏地区的各类帮扶资金超过170亿元,总计实施项目6000余个,8000余名优秀干部人才扎根高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这样用心用情的帮扶与共同进步中,变得更加牢固。
时代楷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其美多吉:守望相助共发展,民族团结促和谐。涉藏地区百姓生活越来越好,我想这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最好的体现。
从与全国一道消除绝对贫困到乡村振兴,再到各项产业蓬勃发展,四川涉藏地区的十年,是收获的十年,更是各民族同胞在这块土地上并肩奋斗、荣辱与共的十年。邦畿千里,维民所止。四川涉藏地区,正汇聚发展合力,走向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