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乡村看见中国㉓】四川大竹:遍地稻花香 一“糯”千金来

来源:广安新闻网

微信图片_20221111143140_副本.jpg

  “一粒糯稻醪糟香,十万农民奔小康。”在达州大竹,这句话家喻户晓。金秋十月,在达州市大竹县月华镇九银村刚收割完的糯稻田里已经种上了秋洋芋,一旁干净整洁的村道紧邻着一栋栋漂亮的“小洋楼”。房前屋后,村民们种上了果树和蔬菜,更添一道生机盎然的田园景致。

11111118_副本.jpg

大竹县糯稻种植基地

  2021年底,农业农村部公布了首批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大竹县以糯稻产业位列其中。从做大做强糯稻种植业,到农旅文三产融合全产业链发展,如今,大竹县糯稻种植面积超过20万亩,年产量达10万吨,发展有醪糟、糯米粉、米汁饮料等10余个品类,100余个规格产品,远销30余个国家和地区,全县糯稻产业综合产值达13亿元。

  一粒糯稻,如何蹚出不平凡的产业路,串起千万家庭的“致富梦”,实现一“糯”千金,让昔日小摊摊,变成今日大产业,带富一方百姓?

  搬得出稳得住的“幸福安居生活”

  驱车驶出张南高速大竹月华出口,不到10分钟就到了达州市大竹县月华镇九银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一栋栋别墅式的小楼映入眼帘,沿着平坦的柏油路进入聚居点,广场上有人在健身器上锻炼身体,几位小朋友在玩滑板车,五六位婆婆坐在一起聊天......

222222微信图片_20221111132548_副本.jpg

航拍九银村

444444444微信图片_20221111132604_副本.jpg

郭金乾在家附近的醪糟厂上班

  “我在这里已经生活了五年时间,一切都很习惯。”50岁的稻农郭金乾说起搬新家,他仍然十分激动。5年前,郭金乾告别山上的土坯房,搬进了山下的新房。

  “肯定这里好,搬新居,之前想都不敢想。”回忆起以前,郭金乾有些唏嘘,“以前想修新房子,但家里穷,没得那个能力。”如今住进新楼房,水电气三通,交通方便,想去哪说走就走。

  不仅要搬得出,更要稳得住。九银村集中安置点在规划建设时,考虑到群众多年的生活习惯,在每栋楼的前后都设计微田园,既满足农民耕种习惯,同时能够自给自足一些蔬菜。郭金乾更是在当地党委政府牵线下,在家附近的醪糟厂找了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

  一“糯”千金蹚出不凡产业路

  过去,大竹的糯米、醪糟多以小作坊生产,既小且散。如今,行走在大竹农业园区,“中国糯米之乡”宣传招牌随处可见。园区里,糯稻是绝对主角,去年的种植面积已扩展到2.5万亩。

  今年37岁的邓大江是月华镇爱国村村民,从农机销售转行糯稻种植,有着近8年经验的他已是资深的“职业稻农”。

333333333微信图片_20221111132556_副本.jpg

糯稻种植户邓大江(左)对糯稻产业充满信心

  邓大江之前一直在镇上经营农机销售和维修,30岁时才开始尝试种糯稻。从最初的20多亩,到100亩再到200亩,每年邓大江都在扩大种植规模。今年,邓大江已种植糯稻500亩,预计年收入可达20余万元。

  “投入不多、风险不大,而且还不愁卖。”邓大江坦言,糯稻产业是让人“心里踏实”的好产业。“收购保护价现在是1.5元每斤,比卖给外面还贵0.4元,统一收购节约了我们的运转成本。加之醪糟公司统一发放种子,一亩地又可以节约100多元的种子钱。公司还成立了农机服务中心,播种、收割等机械化运作也不用操心了。”

  十年间,村里的生产便道从最初的1.5米,逐渐扩宽至如今的3.5米。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农业现代化、机械化进程加快让邓大江这样的糯稻种植大户享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

  邓大江坦言,如今他对家乡的美好明天更加有信心了,更加坚定了干好糯稻产业的决心,希望能让更多的人知道大竹糯稻、吃上月华醪糟。

  在九银村党委副书记唐天成记忆里,糯稻产业从起步发展到全产业链成型,不过十年左右的时间。

  “2012年,我们村主要还是以种植常规稻为主,当时村里愿意种糯稻的人不到30%。”据他回忆,最初村民想种糯稻,都不知道买什么品类的种子。后来由醪糟公司免费提供种子及技术后,愿意种糯稻的人渐渐多了起来,“2017年,公司执行收购保护价,发展订单农业,大伙儿就都改种糯稻了。”

  十年时间,糯稻产业在大竹县立地生根,由月华镇发展至全县22个乡镇,甚至辐射到周边县市区。2021年底,大竹县以“糯稻全产业链典型县”入选“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建设名单”。

5555微信图片_20221111132625_副本.jpg

醪糟车间

666微信图片_20221111132631_副本.jpg

传统工艺制作醪糟

  工农旅产业融合带动乡村振兴

  如今,在大竹糯稻全产业链中,四川东柳醪糟有限公司扮演着“链主”的角色。10月20日,大竹县东柳醪糟5万吨速冻汤圆生产线正式投产运行,一颗颗饱满的汤圆将从这里走向市场。

  为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壮大本地特色农产品深加工规模,大竹县充分利用建设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的历史机遇,加快建设大竹(糯稻—醪糟)现代农业园区,大力发展糯稻产业,采取“公司+基地+村级组织+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建立糯稻基地,实行“三统两保”订单模式(统一免费发放种子、统一保护价订单收购、统一免费技术培训,保证二次返利、保证基地农户优先入厂务工),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农户持续稳定增收。

  包括月华镇在内,东柳醪糟共带动了大竹22个乡镇,以及万源市、邻水县等乡镇发展糯稻种植,40个村、5万户、10万余人受益。

  “糯米煮好后,趁有余温加入米曲……”当天,在大竹县东汉醪糟旅游景区的醪糟文化博物馆内,月华镇玉皇村村民王秀正热情地为游客们传授着醪糟的手工制作流程。

  石磨、米筛、碾子、风车……博物馆里,各类传统农事工具、古法酿造器具一应俱全。“我们设立了米曲制作房、醪糟制作房、发酵区等体验区。”醪糟文化博物馆的前身,为月华镇玉皇庙,始建于清康熙年间。2017年,对其进行了恢复性修建并升级打造。四川东柳醪糟有限公司董事长唐祥华表示,通过一比一还原,可全程展现传统手工制作醪糟的流程工艺,让游客在领略醪糟历史文化的同时,弘扬历史文化。除此外,这里还建有糯稻地方特色产品销售点,可现场品鉴米酒、米茶、糯米休闲食品、手工小吃等。

  加快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让农区变景区。东汉醪糟旅游景区已获批成为国家级3A景区,实现了达州工业旅游“零”的突破。去年,这里又被省文旅厅评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东柳醪糟酿造技艺》体验基地和省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目前,我们每年要接待到景区旅游、研学人数达10万人次以上。”唐祥华说。

  据大竹县委书记李志超介绍,近年来,大竹县将糯稻产业作为“五大名片”之一重点扶持,按照“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思路,聚力推动糯稻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目前,全县糯稻基地种植20万亩,年产糯稻10万吨,成功创建全国农业(糯稻)全产业链典型县,粮油(糯稻—醪糟)现代农业园区成功创建省五星级园区。

  记者手记:

  风吹稻浪,糯米飘香。

  如果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味道,那大竹的味道一定是“甜”。

  播下一粒种子,就是期待一份收获。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在海南考察时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村群众的生活水平,直接体现出乡村振兴的“工作+速度”。

  从一粒好米到一罐好醪糟,大竹县用实际行动,实实在在蹚出了一条不平凡的产业路,串起了千万家庭的“致富梦”。

  作为远近闻名的“中国糯米之乡、中国醪糟之都”,2021年,大竹县成功创建为全国农业(糯稻)全产业链典型县。如今,糯稻产业已真正成为大竹县引导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编辑:付弋 发布时间:2022-11-14
往期回顾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