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做好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认真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近年来,省人大常委会努力健全和完善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的制度机制,每年向社会公开征集地方立法、监督等选题,建立覆盖各市(州)的44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对每项地方立法广泛征求意见,完善公民旁听制度,拓展代表为民履职深度广度,使人大各项工作都体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在省人大常委会的支持下,市州各级人大常委会也迅速行动,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对全过程人民民主作出了生动诠释。
基层声音成国家立法“源头活水”
点位:雅安
特色:全国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
从今年1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正式施行。这部新法背后,有着来自全省唯一“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雅安市人大常委会的声音。
体育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而在实际生活中,不少学校开设了体育课,但课时开设不足,经常被其他课程占用。
2021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修订草案)》征求各方意见,雅安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雅安市雨城区第二中学召开座谈会,参会老师踊跃建言献策——“如果法律能明确体育课不被占用,该有多好!”“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适量的体育锻炼,建议将‘开设体育课’修改为‘开齐开足体育课’。”这些意见经雅安基层立法联系点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最终被新修订的体育法采纳——新法第二十六条明确:学校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齐开足体育课,确保体育课时不被占用。
2021年7月,雅安市人大常委会被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确定为基层立法联系点,立法联系点成为基层群众与国家立法机关之间的“桥梁”。每次在收到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任务书”后,雅安市人大常委会都会采取实地走访调研、召开专题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征求市级相关部门、县(区)人大常委会以及市本级基层立法联系点、地方立法协作基地意见建议,多维度倾听民意、反映民情、汇聚民智。
一年多来,来自基层的“雅安声音”不断“飞”入国家立法机关,雅安基层立法联系点共完成了种子法等13部法律草案征求意见工作,开展走访、座谈33次,征求意见1830余人次,形成13篇专项报告,上报立法建议327条,被采纳25条。
以“治水”成效呵护群众安全
点位:广安
特点:14年接力“问水”
让全市人民拥有一片碧水、喝上一泓清水、共享一城活水,广安市人大常委会立足人大职能,联动各级人大、汇聚各方力量,把水环境治理和保护作为最大的民生实事来办,坚持不懈监督水环境治理,连续14年接力“问水”,以“治水”成效呵护群众安全。
每年,广安市人大常委会都会在广泛征集各方意见基础上,梳理出“水环境”治理方面的突出问题,综合运用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专题询问、代表视察、专题调研、工作评议、督办代表议案建议、作出审议意见等多种方式开展监督,促进问题解决。针对全民水库污染治理问题,广安市人大常委会督办代表议案3件,开展专题调研6次,组织代表视察2次,作出审议意见3项;针对代表反映花园水厂取水口污染问题,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及履职报告 6个,开展专题调研5次,专题询问1次……
广安市人大常委会还支持和鼓励人大代表围绕饮用水保护和水污染防治提出议案或者建议、批评和意见,努力提高代表议案建议办理成效。同时,常态化邀请代表参与立法和监督活动,组织代表参与“问水”活动的培训学习,以市人大城环资委为基础,吸纳专业领域代表,组建城乡环境建设资源保护代表专业小组,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和专业优势全面开展监督活动。
人大监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一环。五年来,全省各级人大紧紧围绕关系全省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突出问题,坚持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人大监督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以生动实践丰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时代内涵。
让代表履职更“接地气”
点位:眉山
亮点:实现代表进“家”入“站”全覆盖
老年人“吃饭问题”,曾是眉山市青神县高台镇诸葛村许多外出务工村民的“后顾之忧”——“老人独自在家,经常上顿不接下顿,我们在外务工没法照顾,很是担心!”
村民们将问题反映到“人大代表联络站”,站上的人大代表迅速将问题反馈给了镇人大。镇人大主席团受理后,专题提请镇党委会研究,并纳入乡镇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项目交镇政府办理。如今,村里投资50余万元开办的“长者食堂”运行起来,60岁以上老人收取每餐6元费用,行动不便老人还能得到免费送餐服务。“人大代表太给力了!”村民纷纷点赞。
今年,随着诸葛村人大代表联络站、诸葛村三组人大代表联络点“提档升级”,“群众发声,人大转化,政府落实”机制不断完善,安全饮水、路灯、沟渠灌溉、便民服务室改造等一批群众高度关注、事关乡村发展和民生福祉的项目,在该村得到大力推动实施。
诸葛村的变化,是眉山高标准推进代表“家站”建设的一个缩影。按照因地制宜、就近就便的原则,眉山市人大常委会提出“1+N”立体化建设格局,在全市范围内每个乡镇、街道建成1个高标准的人大代表之家,每个村、社区建成1个人大代表联络站,同时围绕建设管理标准、制度机制、代表活动、办理反馈、台账资料等多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去年10月,我们学习贯彻省人大指导意见,对各区县人大代表之家和联络站又进行了一次梳理,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了代表‘家站’规范化建设的又一轮热潮。”眉山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全市共建成人大代表之家35个、人大代表联络站380个,实现了代表进“家”入“站”全覆盖。
人大代表“家站”是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连心桥”和为人民服务的主阵地,更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平台和有力抓手。去年10月,省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四川省“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等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工作平台建设运行的指导意见》,确保全省代表“家站”建设运行更加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
把“代表之家”建在离群众最近的地方,让代表履职更接地气。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四川已建成1.4万余个代表“家站”,全省四级人大、五级人大代表依托代表“家站”,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开展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工作,推动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