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区域看发展丨工业总产值达到5000亿元!德阳如何实现目标?

来源:川观新闻

川观新闻记者 曹凘源

2月23日,“走进区域看发展·川渝奋楫谱新篇”网上主题宣传活动走进四川德阳,首站便来到了有着“中华第一跨”之称的东方电机有限公司重跨车间。

数日前,由东方电机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全球结构尺寸最大的立式导水机构——葛洲坝水电站170兆瓦水电机组改造项目2号机导水机构成功下线,但这项改造任务并没有完全结束。川观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巨大的导水机构正在被逐件拆解,“不久后这些零部件就将运往水电站重新‘上岗’。”现场负责人说。

重跨车间是德阳工业发展史的一个缩影,在这间与德阳共同发展的车间里,诞生了无数“大国重器”。2023年,德阳提出工业总产值达到5000亿元的目标,要如何实现?德阳在牢牢抓好装备制造业传统优势的同时,快速推进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同时发展高附加值的材料化工产业。如今,装备制造和材料化工已经挑起德阳工业的大梁。

从“制造”到“智造”

数字化转型为装备制造业发展提速

大!这是媒体记者们踏入重跨车间的第一个感受。

重跨车间始建于上个世纪90年代,长度约400米,宽36米,高33米,云集了一批中国乃至世界一流的加工设备。“由于其超大的规模和超强的制造能力,这里也拥有了‘中华第一跨’的美誉。”东方电机有限公司党委工作部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几十年来,重跨车间硕果累累,“举世瞩目的三峡、溪洛渡、白鹤滩等巨型水电机组,台山175万千瓦核能发电机组,华龙一号、国和一号核能发电机重要部件都产自这座厂房。”

如今,重跨车间有了一个新名字——大型清洁能源装备重型制造数字化车间,这种转变的发生源于一项“革命”——数字化转型。

传统装备制造业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

记者了解到,以智能制造为目标,重跨车间已建成集重型机加控制、数字化装配、机器人焊接等为一体的新一代清洁能源装备重型制造车间,“这种转型极大提升了大型清洁能源装备的产出质效。”该负责人说。

究竟有多智能?“例如,我们在车间里建设了水轮机数字化装配中心,采用智能化三维测量获取产品精加工后的数字模型,并进行数字化装配,高效、全面地判定产品装配质量,将水轮机装配操作效率提升了400%。”全国技术能手、四川省工匠、东方电机水轮机装配高级技师崔兴国向记者介绍,此外,车间还建设了球阀压力试验中心,利用行业领先的压力试验控制系统,实现球阀压力试验全过程自动化控制,可实时采集分析压力试验数据、变形数据,开创了与用户在线协作的新模式。

同样顺利实现数字化改造升级的还有全球首个定子冲片绿色无人车间。记者看到,车间内依次分布两台机器人定子铁芯叠片系统,机器人激光切割项单元,定子冲片全自动生产线,中央控制室及物料无人转运系统等。随着机械臂、传送带和AGV无人叉车的默契配合,几分钟时间,一张张薄如蝉翼的定子冲片便从原材料变为成品。

东方电机定子冲片绿色无人车间。曹凘源/摄

“以前的产品实现方式,生产管理完全依赖于人工调度,几乎所有的工序都以手工操作为主,设备自动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粉尘污染重、环保压力大。现在机器人取代人工操作;AGV无人叉车全面取代人工物料配送;全面推广环保水溶性漆刷漆工艺和热能循环利用等技术;真正实现了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的新型制造和运营模式。”定子冲片绿色无人车间生产线管理人员尹旭东介绍,车间融入5G、互联网、物联网、机器视觉等技术,结合数字化运营管理,实现了生产操作无人化、生产数据驱动化、生产控制智能化、生产产品绿色化。

数字化带来了效率的提升——定子冲片产量从9000吨提高到15000吨,人均产出提升620%、能源利用率提高56.6%、劳动强度降低90%以上,挥发性有机排放降低70%以上。

有“产品”有“项目”

材料化工产业在德阳多点开花

结束了装备制造业的探访,采访团又驱车前往第二个点位——德阳三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阳三环”)。在这里,从展厅到车间,德阳的材料化工产业发展可窥一斑。

德阳三环生产车间。德阳三环供图

作为德阳最“年轻”的材料化工企业之一,德阳三环自2021年入驻德阳经开区以来便备受关注。2022年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期间,这里更是作为八大示范应用场景之一,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代表参观考察。

“我们重资建设国家重点发展战略产品,主要包括氧化铝陶瓷基板、半导体陶瓷封装基座、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三大类。”德阳三环行政总监刘晓静介绍,得益于德阳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工业基础,目前,企业主营的片式电阻器陶瓷基板、高端芯片用陶瓷封装基座已实现量产,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的研发投产也提上了日程。

在德阳三环的展厅,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吸引了采访团的注意。记者了解到,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被誉为“电子工业大米”“先进陶瓷材料皇冠上的明珠”,该产品由多种纳米级的金属材料、陶瓷膜带几百层叠加组成,应用在工业、汽车、通讯、家电、消费类等几乎所有的电子产品领域。

“比如,智能手机里面要用到1000多颗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产品,新能源汽车需要15000颗。但目前,我国的高端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多依赖于进口。”刘晓静介绍,随着科研团队不断攻克技术难关,德阳三环生产的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在高容量、小尺寸两个方向上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实现了介质层从单层5微米膜厚到1微米膜厚的飞跃。“今年6月,我们研制的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产品将投产,并逐步扩大在德阳的生产规模。此外,企业生产的车规级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产品已获得 IATF16949(国际汽车行业的技术规范)等相关认证,并积极推进相关领域合作。”

企业忙生产,项目建设也在不断提速。走进亨通精密新材料项目建设现场,只见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工人们正抢工期、抓进度。

亨通精密新材料项目建设现场航拍。德阳经开区供图

“去年3月开工建设,各项工作正有条不紊推进,目前一期主体已经完工,正在安装设备,下个月将启动调试。”项目业主方——亨通精密铜箔科技(德阳)有限公司设备总监张建彬介绍,按照施工计划,项目预计今年5月投产,投产后将年产5万吨新能源用锂电铜箔和标准电子铜箔,同时,今年7月还将启动二期建设。

记者了解到,为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业主方采用“研发在成都、制造在德阳”的“研发+基地”模式,通力合作,着力解决新能源领域“卡脖子”的高端精密材料难题。“届时,将批量供应国内短板的双面光锂电铜箔、高温高延伸铜箔、超低轮廓铜箔、反转铜箔等高端原材料产品,替代日韩进口。为四川打造世界级锂电产业集群、发展5G通信产业补齐前端产业链,进一步夯实四川发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基础。”

编辑:龙治伟 发布时间:2023-02-24
往期回顾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