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片区国土资源规划如何安排?四川面向公众征求意见

来源:封面新闻

3月12日,记者从四川省自然资源厅获悉,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日前,省自然资源厅牵头编制的《成都平原经济区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川南经济区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川东北经济区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攀西经济区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五大片区规划”)经过多次专家咨询论证和修改完善,目前已形成初步成果。

为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凝聚公众智慧和共识,即日起公开征求社会各界对五大片区规划的意见建议,反馈截止时间为2023年4月8日。

据了解,五大片区规划意在整体谋划各片区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新格局,统筹关键性空间资源配置,推进跨市(州)级行政区协调发展的国土空间专项规划,是指导片区各市(州)协同开展保护、开发、利用、整治、修复等各类国土空间活动的指导性文件,也是编制市(州)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重要依据。

五大片区分别有哪些战略定位和目标规划?记者对此进行了梳理。

成都平原经济区

构建“五区两山、一轴三带”空间格局

《成都平原经济区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指出,成都平原经济区战略定位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核心增长极和四川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根据目标,到2025年,成都平原经济区内圈同城化、全域一体化取得重大突破;到2035年,内圈同城化、全域一体化全面实现,在全国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根据规划,“成都平原经济区”规划范围为成都平原经济区全域,将构建“五区两山、一轴三带”国土空间总体格局,重点强化成都平原集中连片的现状优质耕地保护和西部龙门山—邛崃山的生态保护保育,协调好耕地保护和城镇化聚集发展的空间关系,按照内圈同城化、全域一体化的思路,重塑高质量发展经济地理版图。

成都平原经济区

其中,“五区”包含岷沱灌区主产区、涪江平原主产区、岷大平原主产区、东部浅丘主产区和绵遂深丘主产区;“两山”指龙门山—邛崃山—大相岭—小凉山和龙泉山;“一轴”指成渝城市发展主轴;“三带”指成绵乐发展带、遂资发展带、龙泉山东侧发展带。

成都平原经济区将进一步夯实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空间基础,筑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本底,打造引领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城镇空间,提升自然人文交相辉映的空间魅力,完善现代国土空间支撑体系,强化多层次区域协作。

川南经济区

构建“五片四区,两核三带”的国土空间格局

川南经济区规划范围为川南经济区全域,总面积3.50万平方公里,占四川省国土面积的7.2%,包括内江、自贡、宜宾、泸州四市共28个县(市、区),地处川渝滇黔结合部,是“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和西部陆海新通道上的重要节点,是四川省南向开放的重要门户。

川南经济区

根据规划目标,到2025年,川南经济区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的协调性大幅提升;到2030年,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系统优化;到2050年,全面建成高质量、高品质、高效率的绿色国土。

川南经济区将构建“五片四区,两核三带”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以“五片”为主体,构建农产品主产区格局,规划五片粮油主产区和四个山地特色农业片区;以“四区”为基础,构建重点生态功能区格局,规划俩母山、佛宝、老君山、南部山地四大生态功能区;以“两核三带”为重点,构建城镇化地区格局,规划宜宾—泸州组团与“内江自贡同城化区域”两个城镇发展极核,以及成渝主轴南线城镇带、达南内宜城镇带、沿长江城镇带三条城镇发展带。

川南经济区将着重提升盆地丘陵和盆周山区农业空间质量,进一步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打造疏密有致、集约高效的城镇空间,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夯实国土空间支撑体系。

川东北经济区

推动形成“四区一屏、双核三带”国土空间格局

川东北经济区包含南充市、达州市、广安市、广元市、巴中市5个市,辖34个县(市、区),面积约6.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13.2%,将推动形成“四区一屏、双核三带”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川东北经济区

川东北经济区的战略定位为川渝陕甘结合部区域经济中心、东向北向出川综合交通枢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新兴增长极、高品质生活宜居地、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

根据规划目标,到2025年,川东北经济区“三区三线”和主体功能区格局全面巩固,耕地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能源消费总量得到合理控制,现代产业体系和设施体系不断完善,人均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到2035年,基本形成功能完善、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基本实现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成自然人文魅力充分彰显的振兴发展区。

基于资源本底和发展基础条件,推动形成川东北经济区“四区一屏、双核三带”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其中,以“四区”为主体,夯实农业生产格局,包含北部盆周山地生态农业区、中部深丘粮经综合农业区、南部浅丘粮蔬果种植农业区、川东平行岭谷粮经立体综合农业区;以“一屏”为基础,筑牢生态安全格局,为米仓山—大巴山水源涵养生态屏障;以“双核三带”为重点,优化城镇化格局,“双核”即南充—达州组团,“三带”为嘉陵江城镇发展带、渠江城镇发展带、广巴达城镇发展带。

攀西经济区

构建“一区两屏、两带双核”国土空间格局

攀西经济区规划范围包括攀枝花市和凉山彝族自治州2个市(州),22个县(市、区),区域面积约6.8万平方公里,其战略定位为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全国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

攀西经济区

根据规划目标,到2025年,攀西经济区安宁河流域耕地得到有效保护,两翼生态安全屏障坚实稳固,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利用取得突破;安宁河流域整体效能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两翼特色功能节点加快建设,初步建成以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为主的国土空间治理体系,重要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到2035年,耕地布局进一步优化,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新格局全面形成,“天府第二粮仓”全面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更加巩固,山水林田湖草有机融合的国土空间“生命共同体”格局全面形成,全面实现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

根据规划,攀西经济区将构建“一区两屏、两带双核”国土空间总体格局。以“一区”为主体,夯实农业安全格局,严格保护安宁河流域粮油主产区,重点加强对集中连片优质耕地的保护,着力突出安宁河流域粮油主产区在全省“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中的主体地位;以“两屏”为基础,完善生态安全格局,加强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两大生态屏障区的生态保护和修复;以“两带轴核”为重点,优化城镇空间格局,引导人口和产业向安宁河谷综合发展主轴和金沙江综合发展副轴集聚,完善攀枝花市和西昌市城市功能,强化辐射带动作用,打造引领攀西经济区发展的双核引擎。

川西北生态示范区

形成“两屏、七区、四带、八片”国土空间格局

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的规划范围为甘孜藏族自治州及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全域,总面积约23.3万平方公里。其战略定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现代高原特色农牧业基地、国家重要清洁能源基地。

川西北经济区

根据规划目标,到2025年,生态示范区建设整体效果初步显现;到2035年,生态示范区建设整体效果全面显现;到2050年,生态示范区建设效果进一步提升。

依托自然山水格局,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将形成“两屏、七区、四带、八片”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两屏”指岷山—横断山脉生态走廊和羌塘—三江源生态走廊;“四带”指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流域四条生态农牧复合带;“七区”指长沙贡玛高原湿地、沙鲁里山、大雪山、贡嘎山区、岷山—邛崃山、红原—若尔盖黄河源高原湿地、川西横断山南段七大生态安全重要战略区;“八片”指马尔康及周边、甘孜及周边、理塘及周边、康定—泸定、汶川—理县—茂县、阿坝及周边、稻城—亚丁—乡城、九寨沟—松潘八片城镇集中发展区。


编辑:付弋 发布时间:2023-03-14
往期回顾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