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根据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安排,四川围绕除海洋灾害以外的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森林和草原火灾等五大类灾害致灾信息启动综合风险要素调查,业内称之为“山河体检”。
目前,普查工作进入收尾攻坚阶段。掌握和用好普查结果,方能对自然灾害防治“心中有数”。历时近三年的四川“山河体检”,有什么特点?又取得了哪些成果?
普查人员在野外开展工作。
全面“体检”
形成一本风险要素的“综合账本”
截至目前,已形成超4000万条调查数据,超2200万条评估数据,形成了省级综合数据基础库及多个单灾种数据库。
“普查旨在摸清四川自然灾害隐患和风险底数,查明综合减灾能力,客观评价四川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四川省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专班业务组负责人李涌波直言,“相比以往单灾种的调查,‘山河体检’更全面、客观、价值明显。”
普查包括三个过程,分别是调查、评估和区划。调查是保证后两项工作开展的关键所在。
调查主要包括自然灾害致灾因子、承灾体、孕灾环境、历史灾害、减灾能力和重点隐患调查等6个方面。评估是在调查的基础上,对主要灾害(即单灾种)和区域自然灾害综合(即多灾种)风险进行评估。区划则是在评估的基础上,从自然灾害防治的角度进行区域划分。
“综合风险普查的结果,可以看作是一本四川‘山河体检’的‘综合账本’。”李涌波介绍,截至目前,四川已经完成了应急、地震、地质、林草、交通等8个方面700多项国家要求的具体任务,形成超4000万条调查数据,超2200万条评估数据,形成了省级综合数据基础库及多个单灾种数据库。另外,四川还初步形成省市县三级单灾种评估、区划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报告超2000个,图件2万余份。
“有别于其他领域的普查,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过程涉及多个行业部门,地域跨度范围广、信息搜集难度大。”应急厅风险监测与综合减灾处处长郑勇说。
“这次自然灾害综合普查,对四川而言意义重大。”李涌波补充,可以了解五大自然灾害风险的底数和隐患,查明各个区域抗灾能力,客观认识、把握地震、洪涝等常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规律。
普查人员进门入户开展普查工作。
“对症下药”
成果将深化应用于指导防灾减灾
第一次全面摸清全省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的“家底”,第一次摸清全省森林可燃物载量的“家底”,实现了全省范围内地震活动断层研究的“全覆盖”……
四川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具有“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等特点,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全面摸清各类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意义不言自明。
于四川而言,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成果不止于此,还实现了全省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的多项突破——
第一次全面摸清全省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的“家底”,拥有具有空间位置和物理属性的房屋建筑海量数据,特别是城乡房屋建筑第一次有了“数字身份证”;第一次摸清了全省森林可燃物载量的“家底”,为我国森林草原火灾防治提供重要基础;第一次开展并形成了覆盖“省—市—县—乡镇—社区村—家户”的政府、社会、基层、家庭等全国综合减灾能力调查数据集;实现了全省范围内地震活动断层研究的“全覆盖”,补齐了我省活动断层研究方面的短板……
摸清底数、查明重点地区抗灾能力后,普查数据如何应用?如何推动风险治理向事前预防转变?
李涌波说,将应用于指导防灾减灾、国土空间规划、重大项目选址等多个方面。
去年底,成都市将普查结果统计数据统一移交到智慧城市建设。今年初,该项成果被应用到成都市大运会开闭幕式的应急预案制定之中。成都市普查专班工作人员肖任杰以应对极端暴雨天气为例介绍,在突发情况应对预案的制定过程中,包括逃生通道、应对预案、医院等都一目了然。
成都市还依托调查结果建立起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在人员疏散、应急避险等方面提供支撑;气象部门在汛期服务、寒潮预警等服务中,运用普查危险性评估与区划成果,可以精细化预测。
甘孜州康定市是四川普查工作全国试点县(市)之一。据该市应急管理局灾害综合防治股股长董昱臣介绍,通过对三个乡镇进行“三维倾斜摄影”成果转化后,形成的三维电子沙盘可以精准展示全市的地形地貌、人口分布。“以森林火灾处置为例,进入防火季后,每天将无人机森林草原防火巡航结果实时集成到这个三维电子沙盘中,可实现随时监测和队伍调度。”她补充说,下一步该项成果将在康定全市推广应用。
“普查的目的在于成果的应用,普查的效益也体现在成果的应用。”李涌波认为,要持续推进普查成果在四川的深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