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9日,成都金牛坝,热烈掌声中,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
这份《决定》,诞生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实施“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奋力推进新时代新征程四川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的关键时期,注定有着不寻常的分量——
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论述和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四川篇章的重大举措;
这是推动“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落地落实的重大举措,也是以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建设的具体作为;
这是在新时代新征程塑造四川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长远之策,更是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向现代化经济强省全面跃升的冲锋号角!
《决定》起草的过程,就是立足省情实际,把落实领袖战略擘画、贯彻中央部署、服务国家大局融入推进四川现代产业发展“施工图”的过程
去年底,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擘画推进四川现代化建设“路线图”,提出“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把推进新型工业化摆在突出位置。
半年之后,省委召开十二届三次全会,专题研究“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锚定细化落实新发展战略的“起手式”。重视空前,凸显省委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决心和力度。
决心和力度,来自对落实中央部署的高度自觉。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高度,分别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战略部署和具体阐述。随后,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进一步阐明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大意义、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明确提出“五个坚持”的重要要求。
决心和力度,来自落实领袖战略擘画的行动自觉。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四川工作,对四川产业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论述和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就是要对加快建设服务国家全局、体现四川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进行系统谋划,确保将领袖的意志转化成“施工图”和“实景图”。
决心和力度,来自服务国家大局的责任担当。四川是经济大省和国家战略大后方,产业门类齐全、基础较好。推进四川现代化建设,必须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把国家所需和四川所能结合起来,加快打造产业备份基地,更好维护国家产业和经济安全。
决心和力度,来自对发展大势的精准把握。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命脉所系。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产业链重组、供应链重塑、价值链重构不断深化,既对产业结构优化和布局带来重大机遇,也对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带来严峻挑战。必须顺应趋势、顺势而为,抓住推动四川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的关键要害。
四川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痛点有哪些?出路是什么?唯有拉直问号,才能筑牢四川现代化产业发展的根基。
起手落子,前提是摸清省情实际。
从年初开始,省委强化对经济领域重大问题研究。半年来,相继召开省委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激活消费扩大内需专题会、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专题会,分析研究产业发展重大问题。同时,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联动部门和新型智库启动24个工业领域课题调研,进一步摸实情、找问题、想对策。
省委书记王晓晖,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强率先垂范,访部委、走基层、下市州、进企业。多位省领导和有关厅局负责同志带队分赴各市州,形成一系列高质量调研成果,进一步摸清四川工业家底。
望闻问切,重点是找短板出良方。
5月下旬,24个课题调研成果被摆上起草组成员案头。结果表明四川工业化进程尚未完成、工业化率过早过快下降、传统产业大而不强、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等产业体系不优等问题突出,又面临当前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三重压力。因此,必须把推进新型工业化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加快产业体系优化升级,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奠定坚实基础。
充分吸收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等一系列重大政治成果、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及主题教育成果、课题研究成果,为《决定》起草提高政治站位、掌握实际情况、聚焦突出问题、增强措施针对性,奠定了坚实基础。
《决定》起草的过程,就是锚定目标路径,全面回答四川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做什么”和“怎么做”的过程
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召开期间,与会代表感受到,《决定》的最大特点,是把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工作具体化。特别是,《决定》提出,到2027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40%。
摸清家底、明确方向基础上细化目标,既有来自于省情实际的清醒认知,更有对统筹中央部署、省委发展战略的切入点的精准选择。起草组从一开始就提出,聚焦夯实四川实体经济根基,在具体路径选择上,重在处理好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央部署与四川路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产业融合方式、要素保障等问题。
这是充分考量后的审慎选择。
党的二十大与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等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具体部署,省委提出“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必须精选突破口和着力点。四川传统产业占比超过70%,不仅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本盘”,也是培育发展新动能的“源动力”,必须立足实际选择路径。面对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时代考卷,不同市州、部门、企业均有各自的观点诉求,必须系统部署、一体谋划。
对标聚焦明确方向。《决定》对照中央部署、立足发挥新型工业化在省委发展战略中的主导作用,突出工业当先、制造为重,鲜明提出聚焦工业兴省制造强省目标,确定“扬优势、锻长板,促创新、增动能,建集群、强主体”工作思路,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
统筹协调重点推进。按照“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的思路,《决定》锚定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主攻方向。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纺、能源化工、先进材料、医药健康等六大优势产业实施提质倍增行动、打造六大万亿级产业,突出抓好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卫星网络、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力求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两翼齐飞”。产业融合提升质效。《决定》提出,促进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特别是,围绕主要矛盾和突出短板,对现代化的工业、农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进行统筹安排,把智能化、绿色化的主战场摆在工业领域,强调推进数实融合、加快先进制造业同现代服务业融合、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
措施配套激发动能。聚焦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完善区域布局、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保障要素等方面,《决定》突出精准有效、系统集成,重点发力创新驱动和强化财政投入、金融支持、考评激励和组织领导等一系列“真金白银”的政策“干货”,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集聚发力,调动各地抓产业发展积极性主动性,解决了过河时“桥”和“船”的问题。
《决定》中,一系列站高谋远、贴合实际、指向精准的“组合拳”,把新型工业化摆在全局工作突出位置,对现代工业、农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进行统筹安排,全面回答了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做什么”和“怎么做”的现实问题,必将为推进四川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决定》起草的过程,就是广泛听取民意,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凝聚全省上下智慧和共识的过程
6月15日,省委常委会最后一次听取起草组关于《决定》修改情况说明。这已是《决定》起草情况第二次列入省委常委会议题。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从一开始,《决定》的起草工作就在省委常委会和省委书记王晓晖直接领导下展开。其间,王晓晖书记全程把关定向,多次对重点问题研究、政策举措提出重要要求。
自上而下,更由内及外。长达近百天的起草过程中,为了让《决定》更贴近四川工作实际、更好地推进四川新型工业化进程,省委不断密切联系群众、借智借力,不断拓展参与建言献策的“朋友圈”,体现出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的鲜明特点。
吃透“上情”。3月初起草组成员报到后的第一项任务,便是集中系统梳理汇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论述、中省有关政策文件。随后,起草组又先后前往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工信部等部委对接报告,以求视野更宽、发力更准;
看清“外情”。3月中旬,起草组用一周时间分赴山东、安徽、江苏等地考察学习,从工业主导产业选择到龙头企业培育,从产业投资运营模式到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不断借他山之石推进四川新型工业化;
摸清“下情”。4月下旬,结合主题教育,起草组分赴乐山、眉山、泸州等地展开实地调研,先后三次召开省级业务主管部门和市州负责人同志、市场主体代表和专家学者座谈会,持续集纳各方意见和建议。
王晓晖书记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省委、省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意见建议。
其间,起草组共收到各方面意见建议483条,内容涵盖具体政策等多个领域。起草组携手省级业务主管部门逐条研究、充分吸纳、认真修改,不断汲取各方智慧。
开门问计,听民意、知民愿、聚众智,一个细节让人感慨。全会开幕当天,来自攀枝花和德阳等地代表欣喜地发现,《决定》对他们最关心的“如何进一步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如何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如何进一步理顺工业园区管理机制体制”作出了回应:借鉴发达地区经验做法,加快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启动集成授权改革试点。
领会中央精神,吃透“上情”;收集兄弟省市情况,学习“左右”;咀嚼调研报告,摸透“下情”,回应社会所盼、贴近四川实际的《决定》,整体文风朴素简练、措施切实管用。
《决定》全文1.1万字,开篇仅用一百余字介绍起草背景和目的,其余重在解决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河”,以及过河的“船”和“桥”从哪来、谁来干等问题,杜绝套话废话、空话大话。
白纸黑字写下去,还要能落到实处去。在起草组成员看来,《决定》提出的每一项措施,都是四川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能做到、最该做的事。例如,光是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的目标、数据、措施和推进机制,起草组成员就花了近半个月的时间与省领导、省级业务主管部门、各市州、智库与龙头企业反复沟通、逐字推敲。
目标既定,豪情满怀。《决定》通过的时刻,会场掌声如潮。一个贯彻领袖意志和中央部署、把握省情实际和顺应群众意愿的《决定》,一个统筹“国家所需”和“四川所能”的《决定》,一个强调真抓实干和切实可行的《决定》,必将汇聚加快四川产业体系优化升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的奋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