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打破两项产量纪录 四川启动再生稻收割

来源:四川在线

四川在线记者 阚莹莹 摄影报道

进入10月,当川北水稻收获进入尾声时,川南,新一季的再生稻已经成熟。

10月7日,泸州市合江县大桥镇上房村,由中国科学院、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等省内外科研单位组成的专家组,对合江县2023年粮食单产提升行动项目再生稻示范片进行了测产验收。三块测产田平均亩产489.9公斤,创造了四川再生稻测产平均产量最高纪录。其中产量最高田亩产517.4公斤,这也是四川再生稻测产田首次突破500公斤。

今年川南再生稻产量提升明显。

再生稻是在头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重新发苗、长穗,进而抽穗成熟的水稻,可以实现一种两收,是提升粮食产量的重要栽培模式。

此次测产的示范片约1100亩,种植的品种为“甬优4949”。“一次性打破两项纪录,品种非常重要。”专家组成员、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马均说,“可以明显看出,相比于其他籼稻的再生稻,这个品种穗子大,再生能力非常强。”

栽培技术同样关键。示范片技术人员介绍,今年这片水稻使用了合理密植,每一亩达到一万窝,种植密度实现了较大提升。再加上配方施肥、病虫害统一防治等技术,保障了再生稻产量。

收割现场。

今年,四川再生稻面积达到550万亩,位列全国第一。从往年种植水平看,全省再生稻平均亩产140公斤左右。“在其他省份的高产区域,再生稻大面积亩产能够达到400公斤以上。四川再生稻大面积提升亩产还有很大潜力。”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说。

“需要注意的是,机械化收割还是全国再生稻生产的难点。”谢华安说。在头季稻收割中,由于需要蓄留足够稻桩,因此大多采用人工收割,不利于再生稻大面积推广。“四川一些再生稻生产区域开始采用预留行间距的方式,方便机械收割,接下来应该加大这种种植方式的推广力度。”

编辑:肖慧芳 发布时间:2023-10-09
往期回顾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