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四川民营企业进出口活力不断释放。日前,成都海关发布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四川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6873.6亿元,规模位列全国第八。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速最快,同比增长26.1%。
记者发现,在外贸出口产品中,有着外贸“新三样”之称的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锂离子蓄电池等表现亮眼,出口产品121.2亿元,同比增长60.9%,高出整体出口增速62.7个百分点。
外贸“新三样”为何会有这样强劲的增长势头?“四川造”电动汽车出海热背后有着怎样的脉动?记者选取两家企业为样本,一探究竟。
技术创新+定制服务,塑造竞争优势
10月23日,成都市龙泉驿区,成都大运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工人忙碌。一台整车,不到2小时便装配完成,大约3分钟后下线。随后这些“四川造”的产品,将打包装箱,运送到国外客户手中。
“今年1至9月,我们汽车产品出口业务,较去年增长1.5倍,下半年出口业务尤其旺盛。”成都大运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谢平说,出口占比已超过30%,实现出口额5.7亿元,超过去年全年出口额,其中包括500台新能源车。
成都大运汽车新能源产品矩阵中,包括商用车、乘用车两大类,产品覆盖轻、中、重型,可满足城市、城乡、城际用车需求。其中,电动箱式物流车是大运汽车主要出口车型。从技术路线看,充电、换电、增程三种模式均有,产品主要通过江海联运方式,出口至东南亚、中东。
为何新能源汽车走俏海外市场?谢平认为这离不开对技术和市场服务的重视。
“我们在抓好产品生产质量的同时,也着力抓研发,比如专门成立出口车研发部、充分调研进口国市场产品需求特征等。”谢平介绍。
技术创新做加法的同时,服务也在做加法。相较乘用车“一款打天下”,商用车受不同应用场景影响,会衍生细分市场,个性化、定制化属性更加凸显。“公司会开发细分市场产品,按照海外市场的技术、使用场景等需求,为客户定制化生产。”谢平说。
抢抓机遇,拼抢海外市场
今年以来,成都正业佶祥平行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业佶祥)业务团队一直保持着“连轴转”模式,才出差回来的总经理陈友富,马不停蹄地准备着新一批出口货物的发货。
该公司位于成都市青白江区,主要经营整车进出口业务。“今年出口市场很好,市场需求大,公司将业务重心转向了出口。”陈友富给记者盘点了近三年的“出口账”,“我们2021年取得整车出口资质,当年出了169台,2022年出口1300台。今年1至9月,已经出口1600辆整车,同比增速大约为78%。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比近半。”
抢抓市场和新能源汽车发展风口,正业佶祥正计划在新疆设立一个办事处。“今年主要客户在中亚和俄罗斯,新疆是重要的中转站。在这里建立办事处后,希望能够提高出口物流效率,进一步方便拓展业务。”陈友富说。此外公司还入驻了互联网电商平台,进一步拓展客源,方便与海外市场客户沟通。
看好海外市场的大运汽车,则忙着筹备在泰国建设新能源汽车组装生产基地。
“我们的出口模式创新地转向了‘整体+散件’的组合出口模式。2022年在菲律宾,我们已与当地的汽车龙头企业合作建设新能源汽车组装生产基地,零部件从成都发过去,组装成整车后在当地市场销售,预计今年生产规模将达400辆。”谢平说,泰国基地计划2023年建成,计划生产规模为1000辆。
汽车产品“出海”同时,成都大运汽车还在谋划将一些配套设施借势“出海”。“一些国家基础设施有待完善,谋划产品出口时用产业链的思维,出口汽车产品时,也可同步推动充电桩出口。”谢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