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项!
去年12月21日,“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名单发布,四川14项入选,数量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各省(区、市)首位。
18条!
去年9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首次总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18条经验做法,向全国推广。
不断上榜的荣耀,见证着2023年四川全面深化改革前行的轨迹。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5周年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10周年。在新起点,改革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
这一年,四川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要求,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坚定以改革注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以更大气魄、更实举措纵深推进改革,全省改革展现新气象新风貌,推动四川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优势。
扛牢主体责任
下活改革“一盘棋”
回顾2023年四川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历程,“担责”和“一盘棋”是高频关键词。
去年1月4日,省委书记王晓晖主持召开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强调要用好用足改革这个关键一招,聚焦现代化建设大局主动谋改革全力抓改革。2023年全省改革序幕正式拉开。
谋在前列。省委深改委会议第一时间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编制省委深改委年度工作要点和改革落实台账,提出203项具体改革任务,制定印发四川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把改革推向前进的实施意见及重要改革举措分工方案,召开全省机构改革动员部署会议,推动中央部署在川落地落实。
以上率下。省委书记王晓晖认真履行全面深化改革第一责任人责任,坚持靠前指挥、带头示范,全年主持召开4次省委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17个专项改革方案,每月听取重点领域改革进展情况汇报。10名省领导直接抓11个专项改革方案,带动各地各部门切实扛起改革主体责任,“一盘棋”推进格局不断完善。
抓在实处。修订省委深改委工作规则、专项小组工作规则和改革办工作细则,改革工作运行机制更加顺畅高效。制发年度重大改革试点联系分工方案,压茬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义务教育“双减”、成德眉资同城化体制机制、林长制等专项改革督察,以精准督察倒逼改革落实。
担责抓实,更要聚焦重点难点。2023年,聚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个国家战略,四川不断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一年来,四川在贯彻落实“四个发力”重要要求和“唱好双城记 共建经济圈”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
——去年,全省六大优势产业50条技术创新图谱编制形成,全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915.2亿元、增长17.1%;
——启动实施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23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布局建设,华丰科技成为四川第一家自主培育的科创板上市国企;
——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专题部署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启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行动,全年粮食产量达718.8亿斤、创26年来新高,“天府粮仓”更充盈;
——大熊猫国家公园、若尔盖国家公园名片更加靓丽,跨省域新污染物治理联防联控机制率先建立;
——建成投用川渝首个跨省域共建社银一体化网点、首个住房公积金服务实体专区,率先开展公务员跨省一体化遴选,全国首张川渝字号国家级跨区域企业营业执照成功获批。
抓好试点试验
推出原创改革“新举措”
“人均增收2000元!”1月24日,攀枝花西区格里坪镇庄上村党总支书记、主任王永安拿到了去年全村增收的“成绩单”。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至82万元,带动全村荷包更鼓。
同一天,省委改革办发布2023年度全省45个改革典型案例,省、市、县三级各15个。在这些既凸显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的改革举措、又注重“小而美”“小而实”和群众可感可及的改革成果中,以庄上村等为代表的七条“共富微路径”成功入选县级层面改革典型案例。
试点是改革任务,也是改革方法。2023年,聚焦落实“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四川坚持一手抓党中央重大改革决策部署落地落实,一手抓原创性差异化改革先行先试,谋划推出一批重要改革试点试验,持续擦亮四川改革品牌。
视角再次回到攀枝花。2023年,四川支持攀枝花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的起步之年,多项省级支持政策落地兑现,改革效应不断释放。数据显示,一年来,攀枝花市县(区)人均GDP最高与最低倍差预计由1.9缩小到1.8,低收入家庭占比预计下降2%,230个行政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突破5万元。
视野放宽至全省。去年,四川相继出台专项文件支持成都加快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宜宾建设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广安深化改革开放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子。随着这几项重大改革试验的部署实施,全省改革工作的载体和抓手更加丰富。
2023年10月19日,集成授权改革试点新闻发布会在成都举行,不少与会人员直呼,这项改革务实可行、针对性强,堪称近年来省级授权力度最大、支持领域最广的一项改革试点。
创新谋划来自于去年年初。当时,省委首批选定天府新区、绵阳科技城新区等9个国家级和省级新区、开发区先行先试,旨在探索以清单式批量授权和精准政策支持方式,加快破除制约试点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增强试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活力。
数据是最客观的记录者:改革启动以来,省直部门共推动下放或委托授权事项25项、支持事项249项。
坚持为民导向
凝聚最大改革“公约数”
去年8月,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在成都市率先试点“一次挂号管三天”,实现同一个院区、同一专业、一次挂号,三天内可免挂号复诊,不重复收取挂号费、诊察费等相关费用。业界评价,改革措施直击就医就诊中的痛点难点,为破解就医难和看病贵提供了参考。
民生领域改革“小切口、大纵深”——这是去年四川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具体实践,更是四川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真实案例。去年,在坚持省财政民生支出占比始终保持在65%以上的硬要求之外,针对文化、教育、医疗和社会治理关乎民生温度领域,四川打出一整套便民利民惠民的改革“组合拳”。
文化供给更加丰富。天府融媒联合体成功组建,文化企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三级贯通的文化大数据体系初步建成,首届金熊猫奖评选活动成功举办,文旅融合发展深度推进。
教育资源更加均衡。高考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分类考试招生改革有序推进,教育评价体系加快健全。优化调整中小学(幼儿园)4644所、教学点4262个,划分义务教育学区732个,消除“超大班额”。
健康四川更加可及。医疗资源布局优化提升,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落地建设,省医学中心和省区域医疗中心加快布局,100个县域医疗次中心规划启动,深化“三医”联动暨系统集成改革试点经验面向全国推广。
社会治理更加精细。实施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补短板”工程、城乡社区治理“创特色”工程,深入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县域试点,持续纠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成都、宜宾、眉山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经验面向全国推广。
一项又一项惠民政策贴民意、暖民心、解民忧,让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全省上下参与改革、支持改革的氛围更加浓厚。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锚定贯彻落实党中央改革新部署新要求,四川将奋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继续走深走实,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注入新的动力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