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资阳线是全省首条跨市城际轨道交通,是成资同城化三大标志性工程之一,也是轨道上的都市圈建设的重要标志性工程之一。该项目起于成都地铁18号线福田站,止于成渝高铁资阳北站,全长38.7公里,其中成都段19.5公里、设2座车站,资阳段19.2公里、设5座车站。该项目于2020年11月27日开工建设,目前全线实现轨通电通,预计今年下半年开通运行,成都资阳如居一城的美好愿景将成为现实。”
1月30日,《成都都市圈建设探索实践案例汇编(2020—2023 年)》发布暨新闻宣传活动在成都市规划馆举行,资阳市同城化发展工作局局长刘少旅向媒体朋友如此介绍轨道交通资阳线及资阳交通建设时,引来了全场羡慕的目光。
资阳是成渝之心、巴蜀门户,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正是如此。让人更加欣慰的是,近年来,资阳和成德眉三市紧密携手、通力协作,推动基础设施同城同网加速突破,在圈链共建“城市之脊”,实现成资同城化的进阶之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率先迈入双高铁时代
区位,是一个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具有不可更改和替代性。而实现区位的优势和价值,莫过于基础设施同城同网的加速突破。
建设中的轨道交通资阳线。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在加速推进基础设施同城同网方面,围绕构建成都都市圈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聚焦“外建大通道、内建大网络、共建大枢纽”,在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织密高快速路网、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中探索形成7个实践案例,而轨道交通资阳线及资阳便利的交通无疑最为引人注目。
在成都都市圈建设进程中,资阳坚持规划共编,深化同城化交通发展合作,共同编制形成《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交通发展规划》,明确交通“同城同网”的总体思路、空间布局和重点任务,构建“4高9轨9快”都市圈综合交通网络实现了“一盘棋”布局。
坚持路网共建,资阳已形成“3高3轨1快”大通道,在都市圈率先迈入双高铁时代(“3高”是成渝、渝蓉、成资渝高速,“3轨”是成渝铁路、成渝高铁、成宜高铁,“1快”是成资大道)。值得一提的是,与成资大道紧密相连的天府机场空港大道已于去年12月18日全线通车,资阳城区经成资大道至天府机场通行时间较之前缩短15分钟左右。
成达万高铁资阳建设现场。
目前,资阳在建通道项目有成渝高速扩容、轨道交通资阳线、成达万高铁、成渝中线高铁和成资临空大道、成都东西城市轴线资简段,还将新开工建设成都都市圈环线铁路、成都东西城市轴线乐简段项目,预计到2027年,资阳将形成“4高6轨4快”都市圈综合交通网络。与此同时,资阳坚持打通大通道与畅通内循环并重,先后打通养资路、万罗路、放高路、云大路、古乐路、挂啄路等7条跨区域断头路,促进了成德眉资毗邻地区融合发展。
资阳还积极推进成渝高铁公交化运营,成资通行时间缩短至最快22分钟;开行了资阳城区、四川音乐学院临空经济区校区美术学院至天府机场2条跨市公交专线,每日往返55班次,2023年累计服务27万余人次;开通资阳城区、乐至县至成都2条定制客运班线;运行成德眉资间63条乡村客运班线;推动“天府通”即将在资阳实现“一卡通刷、一码通乘、优惠共享”全域覆盖,让群众享受到更多同城便利。
成资协同创新总部基地。
成资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发布现场,来自中央、省、市三级媒体聚焦发布核心内容,直击焦点、重点。资阳市科学技术局《探索跨区域协同创新 成资共建四川省首个协同创新中心》作为资阳唯一一个“协同提升创新驱动水平”的典型案例受到广泛关注,资阳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袁宇用“借、引、按、用、以”五个字概括了成资协同创新中心建设3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
借“成都资源”开展飞地孵化。中心聚焦资阳科技资源供给不足、结构不优问题,导入成都技术资源、创新资源、人才资源,优化资阳创新环境。通过成都大企业市场资源及技术优势,帮助资阳同行业企业拓展市场及产品渠道,精准实施技术转让及产线有效放大。
引“成都成果”促进产业转型。中心结合资阳市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挖掘传统行业走向创新发展转型之路的共性问题和技术需求,引入成都高校、优质企业、技术专家、科技成果,寻找了一条企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按“成都标准”开展科技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平台专家效能,带领资阳企业积极融入成都创新服务体系中,助力提升资阳科技服务行业体量和质量,推动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
用“成都渠道”开展科技招商。中心借力成都创新项目投资和招引渠道资源,精准匹配资阳产业分布,开展与成都差异化“科技招商联动模式”,并找到了一条以技术、人才招商赋能资阳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以“成都理念”提升服务能力。引进科技咨询、科技中介、科技金融、技术转移等机构在成资协同创新中心集中设立办事机构,联合成立科技服务业联盟、技术转移联盟,用成都服务理念为资阳企业提供专业优质服务。
三方面着力打造成资协同创新升级版
下一步,资阳将从三个方面着力,推动中心建设提档升级,提质增效。
一是正在全力推动成资协同创新中心乐至、安岳分中心升级提升,逐步实现县区全覆盖,提升资阳全域科技服务水平。
二是聚焦高质量和一体化,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市示范推广成资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运营模式,扩展成资协同创新中心服务半径和服务职能,目前已联合重庆大足科技局、永川科技局、成都技转创新连线集团有限公司按照“1+3”模式谋划共建“成资大永”协同创新中心,组团式培育成渝中线科创走廊主要的战略支点,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性协同创新科创地标。
三是在四川天府新区设立成资协同创新(兴隆湖)总部基地,作为资阳融入天府大道科创走廊建设的桥头堡,围绕科研人才集聚、新兴产业孵化、科技成果对接三大功能,零距离共建共享成都优质创新资源,打造成资协同创新升级版。
新闻纵深:成资协同创新中心的来龙去脉
2018年,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实施“一干多支”“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战略,要求“成资同城化要率先突破”。2019年以来,资阳、成都两市科技局围绕成资科技同城化“怎样率先、如何突破”展开研究,2020年谋划提出建设成资协同创新中心。
中心通过借力成都科技领域国有平台资源,弥补资阳科创资源少、底子差以及科技服务不足的短板,围绕资阳优势特色产业,创新构建科技资源供给链、科技服务生态链、科技金融服务链,推动成资两地科创资源“校企互通、成果互享、孵化互联、金融互动、人才互用”,实现“有为”政府主导、“有效”市场驱动、“有机”主体协同一体化发展。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2020年以来,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坚持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引领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围绕增强现代产业协作引领、创新资源集聚转化、改革系统集成和内陆开放门户、人口综合承载服务4 大功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丰富同城化跨界创新和制度供给,努力激活要素资源促进自由流动高效配置,顺利完成“起步期”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成长期”三年行动计划。据统计,2023年成都都市圈经济总量达到2.78万亿元,占全省比重46.3%、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全省发展主干和成渝地区发展引擎的作用更加凸显。
全媒体记者:黄志禄
编辑:何柳
来源:资阳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