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源于四川、重庆的巴蜀文明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独具一格的面貌、绚丽多彩的风格,见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演进。
2月1日,2023年度川渝地区重要考古发现报告会在成都召开。会上公布重庆市巫山县龙骨坡遗址、重庆市武隆区花仟洞遗址、四川省资阳市濛溪河遗址、四川省成都青白江徐家巷遗址、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四川省盐源县老龙头墓地、重庆市武隆区天子坟遗址关口一号西汉墓、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皂角铺村崖墓群、重庆市武隆区盐井峡盐业遗址共9个考古发掘项目成功入选“2023年度川渝地区重要考古发现”。
本次评选要求各考古发掘项目符合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发掘报批手续,保证发掘质量,发掘内容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能为学界深化对巴蜀文明的认识提供新的内容信息与实物见证。此次活动旨在齐心协力践行“大考古”工作思路,加强多方合作,共同建设一批有全国影响力的考古团队,携手推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考古发现和科研成果,共同谋求新时代中国考古的大格局、大视野、大发展。
获奖项目概况:
重庆市巫山县龙骨坡遗址考古发掘项目
龙骨坡遗址全貌
龙骨坡遗址2023年度发掘对地层层序、遗物埋藏、洞穴成因等有了更清楚的认识。遗址发掘出土的石制品进一步证实了石灰岩石器的人工性质;动物化石为龙骨坡动物群增加一个新成员,部分化石还存在疑似人工痕迹。发掘同步开展年代学、环境考古及动物考古等多学科研究工作,为认识亚洲乃至全球人类起源与演化、早期人类活动与环境关系等提供了更多重要线索。
重庆市武隆区花仟洞遗址考古发掘项目
花仟洞遗址出土化石
花仟洞遗址是乌江下游地区首次开展的洞穴遗址考古发掘项目,填补了乌江下游地区旧石器考古工作和武隆地区史前洞穴遗址的空白,为阐释武陵山区的石器技术与古人类的适应生存行为提供了新的科学资料,丰富了重庆地区更新世的人科化石材料,对于研究该地区人科成员演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四川省资阳市濛溪河遗址考古发掘项目
濛溪河遗址出土刮削器
濛溪河遗址距今约7-5万年,是国际罕见的同时发现有大量石器、动物与植物遗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是现代人出现和扩散阶段唯一发现有丰富植物遗存的遗址,部分发现是国内甚至国际最早之一,具有世界性意义。
四川省成都青白江徐家巷遗址考古发掘项目
古河道和遗址关系图
徐家巷遗址发掘规模大、遗迹数量多、出土遗物丰富。遗址反映了成都平原完整的考古学文化序列,对研究四川盆地桂圆桥一、二期遗存和哨棚嘴文化的关系,研究该类遗存的来源及与营盘山文化、大李家坪遗址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遗址6层下部分遗迹中宝墩文化四期和三星堆文化遗存共出,对于认识成都平原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夏文化时期遗存的研究等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项目
发掘区远景
2022-2023年度三星堆遗址月亮湾地点的发掘确认了三星堆遗址除青关山之外又一处大型建筑区,并首次发现手工业作坊遗存,对进一步认识三星堆遗址的聚落结构与手工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四川省盐源县老龙头墓地
老龙头墓地总平面图
老龙头墓地的发掘构建了盐源盆地乃至中国西南地区青铜时代商代晚期至西汉年代框架和文化序列。明确了以老龙头墓地为代表的盐源青铜文化是西南地区青铜时代一支独具地域特色和鲜明时代特征的青铜文化。盐源青铜文化面貌呈现出鲜明的多元性与复合性特征,实证了西南、西北地区及欧亚草原青铜文化交流交往交融历史。铸匠墓和丰富的青铜器为中国西南地区青铜时代冶铸技术系统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为探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融合、交流、互鉴提供了新的考古资料。
重庆市武隆区天子坟遗址关口一号西汉墓考古发掘项目
关口西汉一号墓出土骑马俑
武隆关口一号墓是重庆地区2023年度秦汉考古的重大发现,该墓是极为少见的有明确纪年的西汉初期墓葬,是西南地区目前发现的保存最为完好的西汉木椁墓,是长江上游地区一次性出土漆木竹器最多的墓葬。另外该墓展现了汉文化确立过程中巴、蜀、楚、秦文化交汇融合的时代特征,对研究汉代“归葬”制度有重要价值,是探究巴蜀文明融入汉文明的生动案例。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皂角铺村崖墓群考古发掘项目
皂角铺村崖墓群出土遗物
皂角铺村崖墓群是川北绵阳地区少有的实现整体揭露的蜀汉晚期至南朝时期崖墓群。崖墓墓室结构演变脉络清晰,保存有可反映崖墓开凿工序工艺及葬俗的凿刻痕迹,崖墓间存在复杂的叠压打破关系、避让关系以及并列对称设计,同川北地区已有崖墓材料联系密切,具有较明显地域特征。为研究川北地区该历史时段内中下层人群的生产生活、葬俗葬仪的发展变化提供了数量可观的重要实物材料。
重庆市武隆区盐井峡盐业遗址考古发掘项目
重庆武隆盐井峡盐业遗址的盐灶
盐井峡盐业遗址是一处规模较大、遗迹保存较完整、配套设施齐全的制盐作坊遗址,展示了以盐灶为中心的制盐作坊生产布局,体现了峡谷型盐业遗址垂直性的布局策略和产业景观,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制盐生产链,该遗址对研究四川盆地的盐业发展史、井盐制盐技术、盐业贸易等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