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吴忧 寇敏芳 王成栋
相对于高速度的数量型增长,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遇到的困难会更大——在省级领导干部和市厅级主要负责同志推动高质量发展专题读书班举办期间,随着学习的深入,学员们对于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认识也更加清晰。
具体到四川,不仅和国内其他地方存在差异,在省域内部,不同区域之间也存在发展条件、发展基础、发展阶段等不同,需要探索出适合自身条件的发展路径。但是,大家的一个共性认识是,都要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推动高质量发展。
小组讨论环节,不少学员提及一个细节:习近平总书记去年7月在川视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个重要概念。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首提地”,四川理应在理解上更深一筹、行动上先行一步。
抓住“核心要素”,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因而也被视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作为科教大省,四川科教资源优势明显,不仅拥有西部唯一的国家实验室,还有137所普通高校,369家科研院所和205个在川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成都布局有西部(成都)科学城、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国家超算成都中心;绵阳是我国唯一的科技城和重要科研生产基地……
如何依托我省科技、教育、人才优势,厚植科技成果转化沃土?
耕好科技成果转化的“实验田”被频频提及。针对部分科技成果“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四川天府新区党工委书记周先毅分析,原因之一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中间产品体系不完善,特别是在中试平台、技术经纪人队伍、知识产权交易平台等配套上存在一些短板。
“去年,我们建成了成都科创生态岛1号馆,西北工业大学先进动力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加快集聚,为科技成果的产出和转化提供了有力支撑。”周先毅说,今年将完善“集聚、服务、展示、孵化”等核心功能,继续建设2号、3号馆,着力构建“中试+”生态,打造具有重大牵引能力的前沿技术转化地、未来产业先行区,以承载更多的科技成果中试、转化。
全省层面,更多的科技成果也将实现从“书架”到“货架”的转变。科技厅厅长吴群刚表示,今年我省还将遴选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促进在川高校院所优质成果就地转化和产业化;培育打造一批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开发一批重大应用场景,以场景创新带动产业创新、催生未来产业。此外,还将致力于打通制约创新创造的卡点堵点,设立基础研究领衔科学家等科技人才专项,强化产业创新的人才支撑。
“科技创新依赖的是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 西华大学党委书记刘树根认为,目前我省高校在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与实际脱节的情况。例如,新工艺、新流程在生产一线已开始应用,但学校并不掌握,更无法介绍、教学。因此,他建议在更大范围推动人才培养上的“产学研”结合,推动教育人才在产业链和创新链上有机衔接。
主攻“重要阵地”,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也是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关键。
“今年我们的重点工作就是瞄准新领域新赛道,培育新动能,树立新优势。”经济和信息化厅厅长翟刚透露,四川已启动产业新赛道争先竞速行动。特别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梳理出一批具有新质生产力特征的重大项目,集中支持推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翟刚介绍,经过多年培育,四川新兴产业正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去年,四川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卫星网络、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机、核技术应用等新领域保持20%以上高速成长。同时,全柔性显示、固态电池、人形机器人、微通道化工、氢冶金、基因工程和合成生物等一批属于未来产业范畴的技术和产品,正在孵化催生新增长点。
把政府的谋划转化为“实景图”,离不开企业的行动。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冯文生介绍,今年国资国企系统将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投资布局,推进国有企业六大优势产业提升行动和省属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行动,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四川是全国经济大省和我国发展的战略腹地,传统产业种类多、体量大、市场广、产值高,是四川工业的“老底子”,六大优势产业中传统产业占比超70%,在产业链供应链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发展新质生产力,传统产业怎么办?
四川大西洋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晓柏带来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一线探索。“我们从几年前就启动了生产线的智能化改造,目前已经做到细分行业领先水平。”张晓柏介绍,作为一家生产焊接材料为主业的企业,公司通过产线改造和技术升级,加速产品迭代提升,不断进军高端焊接材料市场,持续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这不是个案。眼下,四川正在加快推进制造业“智改数转”行动,预计到2027年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将培育一批数字领航企业、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优秀场景示范,带动中小企业开展创新实践。开展新一轮大规模技术改造,推动工艺技术革新、管理流程再造、本质安全环保提升和产品迭代升级。深化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各环节融合应用,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
找准“重要方向”,做强“绿色”动能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读书班上,学员们对于“绿色”二字的认识也在深化。大家认为,绿色发展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最富前景的发展领域之一,也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
“要牢固树立上游意识,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本底。”阿坝州委副书记、州长罗振华说,地处长江黄河上游的四川肩负着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重任,必须把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放在绿色发展的首要位置。阿坝州将紧扣“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发展定位,聚力打造黄河上游地区生态保护治理典范、生态脆弱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典范、民族地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典范。同时,也要积极探索“双碳”目标下生态价值实现转化路径,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净土阿坝”生态产品公用品牌。
学员们提出,要在降低发展“含碳量”、增加发展“含绿量”上两手发力。
如何降低发展“含碳量”?广元市委书记何树平的体会是,摘掉传统产业和支柱产业“高污染、高耗能”的帽子。他介绍,铝基新材料产业是广元的首位产业,近年来,当地重点推动产业的绿色转型。特别是,以建设中国绿色铝都目标为牵引,对标能效先进水平实施节能减排改造,已逐渐成为中国电解铝行业绿色发展的标杆,排放标准、能耗水平国内领先,氟化物实现近零排放,当地一家企业被工信部评为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是电解铝行业中的独苗。
增加发展“含绿量”,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是必由之路。
“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大有可为。”省能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诚介绍,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去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4.5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超过50%。而四川清洁能源富集,要乘势而上、向“新”而行。王诚表示,省能投集团正积极推进天然气、风、光、水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并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以锂电、氢能为重点加速发展新型储能产业,以天府云数智产业园为载体积极拓展数字产业,探索开展碳排放管理、碳资产交易、碳中和认证等新兴业务。
成都、雅安的大数据,南充、巴中的新材料……越来越多的绿色产业“新地标”涌现,四川“绿色”发展动能强劲。
编辑:梁庆
校对:李祺 袁玥
责编:胡敏 黄颖
审核:叶建平
来源:川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