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陈槐:巩固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 实现生态价值转化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北京3月6日讯(四川新传媒集团全国两会特别报道组记者 胡旭阳 李丹 摄影报道)四川,作为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生物资源极为丰富。如何巩固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并实现生态价值转化,是住川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四川省直工委副主委、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所长陈槐近年来持续关注的焦点。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他向大会提出了关于加强我国生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四川近年来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最新数据显示,四川203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首次达到100%,并在全国排名前列。这一成就不仅展示了四川在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方面的努力,更凸显了四川在生态环境保护与生物资源利用之间的创新思考。

作为湿地保护和生物多样性领域的专家,陈槐去了很多地方调研和考察,从川西北的若尔盖湿地到石渠的长沙贡玛湿地,从西昌的琼海到成都的天台山等,都遍布着他的足迹。一路走来,一路都在思索。

“传统的发展模式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但四川正在逐步转变这一模式,寻求发展与环境保护间的和谐平衡。”陈槐指出,从最初的以环境换取发展,到现在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再到生态环境优先、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模式,四川正在探索一条既有利于环境保护又能促进经济发展的道路。

图片1_副本.jpg

住川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四川省直工委副主委、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所长陈槐

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一个重要议题。“四川列入全国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303种,拥有高等植物14470种,占全国总数的1/3以上。”陈槐表示,过去,我们更多地关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遵循保护优先的原则。随着生态环境质量的逐步提升,如何可持续地、高效地利用生物资源成了一个新的挑战。

如何巩固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并实现生态价值转化?全国两会前一周,陈槐再次到成都天台山进行生物多样性考察,发现一个以萤火虫为特色的旅游项目正逐渐兴起。天台山有二十几种萤火虫,景区十分注重萤火虫及其栖息地的保护,避免使用刺激气味的建筑材料、几乎不设强光路灯等,以确保萤火虫的生存环境不受影响。如今,萤火虫已成为景区的一张名片,吸引了大量游客。陈槐认为,这种做法实现了生物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和谐共生发展,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参考。

“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陈槐介绍,为实现这一目标,国务院已通过《“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等政策,明确了加强生物资源的普查、收集等任务,注重野生种质资源和特殊生物资源的挖掘与利用,致力于构建特种资源保藏体系,推动我国在农业、医药、能源等领域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陈槐说,非法侵占生物资源事件逐年上升,商业竞争加剧和知识产权争议频发,给生物资源的公平分享带来了挑战。同时,新兴技术如基因编辑、合成生物体等的迅速发展,对监管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

对此,陈槐提出建议,加强生物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更新制度框架和法律法规体系。同时,加强生物资源相关学科和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拓展极端环境和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此外,应发展基于可再生生物资源的生物经济新模式,提升我国生物产业的核心知识产权有效供给。


记者:胡旭阳 李丹

编辑:王敏琳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唐培林 发布时间:2024-03-07
往期回顾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