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地代表畅谈新型城镇化:取经“千万工程”,协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来源:川观新闻

四川日报·川观新闻记者 唐泽文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王亚同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优化经济布局。其中专门提到: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

浙江省金华市赤松镇北山口村,50%以上村民种植起了佛手,栽种面积超1200亩,根据品质不同,亩均收入5万—15万元。村里还探索“旅游+农业”发展新模式,以盆景、苗木、佛手等特色产业为基础,与附近村落串点成线,打造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产业发展带。

“千万工程”始于浙江,迈向全国。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用“千万工程”经验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要因地制宜。去年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八次会议召开,会议指出,共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示范样板。

区域协调发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这个过程中,我们能向“千万工程”学到什么经验?

本期“川渝对对碰”,川观新闻跨省联动重庆日报,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农业大学校长吴德,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南岸区委书记、重庆经开区党工委书记许洪斌,一起聊一聊他们眼中的新型城镇化。

学经验


我们能向“千万工程”学什么?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有序推进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发展和扩大内需最主要的潜力所在。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稳步实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扎实推进,城镇化空间布局持续优化,城市综合承载力逐步提高,新型城镇化正在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能。

在这个进程中,我们能向“千万工程”学到什么?

吴德表示,浙江推进“千万工程”经历了不同阶段,且不同区域也有着不同基础条件。“但贯穿其中的理念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说。

比如,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城乡发展和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培育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农民群众期盼中找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等。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始终聚焦制度。”吴德说,我们要保障进城农民的农村“三权”,健全农户“三权”市场化退出机制和配套政策。同时,完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从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提高保障水平。

他表示,“千万工程”先后经历了示范引领、整体推进、深化提升、转型升级等四个阶段,实现了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向“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向“千村未来、万村共富”的迭代升级,这些制度经验都值得我们学习。

许洪斌表示,贯穿始终的文化建设,也是“千万工程”中尤其需要关注的经验。

20多年来,浙江按照“以标准化促进均等化”要求,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实现了全省公共文化服务“市有五馆一院一厅、县有四馆一院、区有三馆、乡镇(街道)有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有文化服务中心”的目标。

“就南岸区来看,这里文化资源丰富、历史人文厚重,我们将积极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持续深化全国文明城区建设。”他表示,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将充分利用王朴烈士故居等红色资源,推动弹子石、龙门浩等历史文化街区串珠成链,更好传承“红岩精神”、守护城市文脉。

谈思路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如何聚焦人?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核心在人,在今后的城镇化进程中这该如何体现?

吴德表示,首先要聚焦人的理念。

理念认识上,传统农民对自身的定位要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我们要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劳动技能素质,让转移人口“有发展”,增强“价值感”。此外,我们还需推动公共实训基地共建共享、完善职业培训制度,扩大职业技能培训覆盖面。

许洪斌认为,从城市角度看,我们需要关注以城留人、以产聚人。“以城留人方面,我们将高质量建设重庆东站枢纽新城,迭代升级长嘉汇城市会客厅,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承载区,提升教育、医疗、交通等城市品质,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促进现代化都市与巴渝和美乡村融合发展。”

以产聚人方面,许洪斌把重点放在了共建上。

他表示,未来将协同成都经开区共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发展智能终端、汽车电子等先进制造业,数字内容、软信产业等数字经济,现代金融、大健康等现代服务业,强化产城融合、职住平衡,让产业兴起来、人气聚起来。

吴德也表示,产业发展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占有更重要位置。尤其是欠发达地区、自然禀赋条件不太好地区的产业发展。“上一个周期,通过多方努力,他们解决了衣食住行问题。下一步,还需要进一步带动产业发展,这背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值得我们思考。”

不仅如此,代表们还认为,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两地还需积极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认真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编辑:王丹 发布时间:2024-03-08
往期回顾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