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张蒙
“最近真的忙惨了!”5月6日,峨眉山市龙池镇居民庞方洪喝口水后,又忙着招呼下一波露营游客。
“五一”假期,位于峨眉南山的龙池镇四溪沟景区迎来旅游高峰。与以往不同,现在游客来到龙池镇除了领略溶洞奇观,还有新的游玩目的地——距四溪沟景区不远处的桃源村。桃源村将生态修复与现代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高度融合,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打造景观平台、餐厅、书吧等业态。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金山银山反哺绿水青山的良性循环正在这里发生。
峨眉南山龙池湖至四溪沟核心地区水生态修复工程。
近年来,四川持续探索实施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推进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产业发展有效融合,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截至目前,四川已成功推送14个总投资达725亿元的EOD项目,其中生态环境治理类项目总投资约210亿元。生态环境厅已于4月与8家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预计未来3年将带动生态环境领域投融资超2500亿元。
资源“肥瘦搭配”
让生态环境项目与市场经营接轨
“我们这里没有高楼大厦,但是有好山好水。”庞方洪介绍,过去,经常在游客口中听到“路不好走、车不好停”“景色虽好但配套不足”等评价,而现在景区基础建设不断完备,“有河有水、有鱼有草”水清岸绿的水生态更是肉眼可见地改善,“不少人在景区游览之余选择在附近露营,我们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变化如何发生?时间回溯到2022年,“峨眉山市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与绿色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成功纳入全国第二批58个EOD模式试点,涉及峨眉南山龙池湖至四溪沟等区域,包含生态和产业类项目,龙池镇便在其中。
EOD项目落地峨眉山的原因,在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经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刘新民看来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峨眉山依托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在生态环境治理基础上搞文旅产业开发具有强关联性,项目依托峨眉山大IP搞文旅开发,有效吸引社会资本进入,为项目落地提供了重要保障;另一方面,则是当地对生态环境治理的迫切需求。
峨眉山市龙池镇南山村至苦蒿坪村段乡村路。
峨眉山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尹新坦言,尽管峨眉山市拥有峨眉山风景名胜区,但峨眉南山片区水体、土壤污染以及一些废弃矿山带来的破坏,都亟待生态修复治理,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实现了生态环境项目与市场化经营接轨,满足生态环境治理需求的同时,也能高度匹配产业发展需求。
近年来,四川纳入全国EOD模式试点的项目中,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均以水环境综合整治为主,涉及流域综合治理、生态保护修复与湿地建设等,而在产业开发上,各地则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特色产业,体现出不同特点。
比如,巴中市平昌县EOD项目包含优质肉牛养殖全产业链;南充围绕嘉陵江(顺庆段)流域综合治理,以河流水系为线,充分利用周边资源禀赋,进行特色产业导入及开发,将收益好的项目与公益性强、收益较弱的环境治理项目“肥瘦搭配”共同开发打造,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拉动相关产业发展。
提升项目吸引力
抓住盈利模式及项目融资两大重点
“改善环境是第一位的,与此同时也要让资本愿意进、进得来、有收益。”刘新民认为,生态环境治理的公益性、产业开发的收益性互为依托,对社会资本来说,关键在于项目“打包”之后,能否在预期内实现盈利。
记者了解到,峨眉山四溪沟项目通过“生态环境治理+景区旅游开发和绿色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保护发展一体推进模式,有效拉动了社会资本对景区生态环境治理和基础建设投入,实现了景企联动、村企合作,属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0万元以上,景区旅游收入达到2500万元,反哺生态环境治理投入达900万元。
尹新提供了一组数据,峨眉山市EOD项目财务评价表明: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后)5.44%,投资回收期(税后)为15年,偿债备付率为1.52,说明项目能够实现资金平衡,且具有一定的盈利能力和清偿能力,经济数据表明可行。
龙池镇桃源村五彩福田。
对于项目盈利,国家开发银行四川省分行相关负责人建议,将规划成熟度较高、关联度紧密、近两三年即将建设的项目打捆策划,提高生态保护项目与产业开发关联度,因地制宜地谋划融合度佳、布局集中、“小而美”的项目。
“这个过程中,政府部门不能当甩手掌柜,应充分整合各方资源,保障项目实施要素,确保项目从谋划、实施、运维全过程规范化管理。同时强化项目评估,分析本项目关联产业发展现状基础与优势、产业发展条件具备情况、市场需求与预期。”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说。
要提升EOD项目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拓宽融资渠道也是一大关键。为此,生态环境厅会同财政厅、人行四川省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四川监管局(原四川银保监局)制定贷款贴息等相关政策,将EOD项目纳入财政贴息范围,成为全国首个对EOD项目进行贴息支持的省份。
近年来,四川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创新探索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租赁、碳金融等融资渠道,初步探索建立起环保与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同频共振、互利共赢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