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张红霞 祖明远
近期,一份榜单牵动了四川人的视线——由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集团)四川有限公司(简称“赛迪四川”)发布的“2024镇域经济全国500强”研究成果,引发人们解读兴趣:四川10个镇上榜全国500强,在全国除直辖市、港澳台之外的27个省(区)中位居第11名,在西部11个省(区)中位居第2名,仅次于陕西的11个。
关注镇域经济,对于四川有现实意义——截至2022年,四川拥有2016个建制镇,是全国建制镇数量最多的省。
县域经济起于镇,在全国镇域经济迈入3.0时代“融合型”发展的大背景下,四川镇域经济发展取得新成绩,10强镇中有7个是百亿镇,它们的发展经验有何启示?如何更好地驱动镇域经济,为四川县域经济进位上阶贡献势能?这份榜单提供了一个研究契机。
强镇对应强区(县),“工业+科技”成共性
46天之内,位于眉山市东坡区修文镇的通威太阳能公司4个TOPCon电池项目连续下线电池片,在今年“五一”前创造了4个小高潮,也使这个工业强镇的产业优势更为突出——2023年,云集了锦源晟、天华新能等国内新能源头部企业的修文镇,工业总产值达到516.3亿元,规上企业62家,是妥妥的“新能源小镇”。
遂宁市射洪市大榆镇也以锂电新能源比肩齐美——2023年工业总产值554亿元,规上企业56家,新锂想等企业汇聚,也是远近闻名的“锂电小镇”。
两镇都在当地工业园或经开区内,承担了服务新型工业化的重任。10个强镇中类似工业园(高新区)和镇交叠的,还有绵阳市涪城区青义镇、绵阳市涪城区永兴镇、绵阳市安州区花荄镇、绵阳市游仙区小枧镇等绵阳4镇。
赛迪四川在解读分析时说,相对于陕西、内蒙古上榜镇多为资源驱动型,四川上榜镇中超八成是工业强镇,并正在迈向产业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同时,上榜镇科技创新“底色”鲜明,例如青义镇创新成立科技创新办,与西南科技大学合作成立高企培育中心,辖区内上千家企业中科创企业占比过半;小枧镇落地建设绵阳科技城航空动力科技创新中心,推动科研成果就地转化。
“工业+科技+园区”,使得这些强镇转化为“市域为核心、县域为支撑、镇域为底座”的全域竞争新动能,例如青义镇、黄水镇背后是全国百强区涪城区和双流区,而三合镇、大榆镇、沱牌镇则对应着全国百强县中的江油市、射洪市。这也与四川的发展“合拍”。不断壮大县域经济,2023年四川的全国百强县和百强区总数量达到20个,在全国排名第3位。
一二三产业融合,“农业+”推进城乡合力
“今年能上榜全国500强镇,关键在于城乡融合基础好、乡村振兴抓得实,形成了较好的城乡合力”,成都市双流区黄水镇党委书记詹倩说。黄水镇是成都国际空港经济区的主要承载地,聚集了空客、中国商飞、菜鸟、顺丰等一大批航空、物流头部企业,但黄水镇令赛迪四川更为关注的是城乡融合“亮色”彰显——广都博物馆、空港花田两大文旅IP赋能发展,美食云集的板桥吃街焕新升级,粮油现代农业园区获评四川省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多点开花、点面成片,推动全域农商文旅融合发展。13个村(社区)中,白塔入选全国“和美乡村百佳范例”,文武、扯旗上榜成都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行村。
“未来,黄水镇将继续扎实推动‘现代农业先行区,城乡融合示范区’建设出效果”,詹倩透露。 赛迪四川镇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辛同宁介绍,全国镇域经济500强研究今年是第二年发布,与去年相比最大的变化是将指标从工业水平扩大到了产业能力,新增了城乡合力,更加注重镇域“上联城市、下接农村”的功能,黄水镇即如此。
绵阳市安州区花荄镇及周边种植柑橘2万亩,核心区九合村2023年柑橘产值达2亿余元,带动村民人均增收8000余元。村党委书记卿官松说,村里的气调库就是在每季度花荄镇项目遴选会上产生的,他是“项目牵头人”。党委书记彭茂华介绍,2023年全镇共启动了200余个项目建设,其中包括60多家农家乐,从镇中心出发只需5分钟就能抵达任何方向的农家乐,当年全镇旅游收入超38亿元,全镇村集体经济收入超330万元,同比增长88%。
“发展壮大镇域经济是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一招,部分上榜镇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重要抓手,推动镇域经济实现新的跃升,也在全国范围脱颖而出。”辛同宁说。
推动镇域经济更上层楼,“因地制宜+科技”是核心
赛迪四川“2024镇域经济全国500强”研究,是将除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外的全国2万多个建制镇作为评价对象,评价指标体系共包括4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其中,二级指标较2023年净增加4个。“评价体系更综合,更全面”,辛同宁说。
从入围数量来看,四川上榜全国500强镇数量较去年新增7个,整体位于全国中游、西部上游,但欠缺头部强镇,多数位于榜单腰尾部。与四川建制镇数量相比,也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入围“2024镇域经济全国500强”的10个建制镇中仅有绵阳市下辖青义镇、永兴镇位列全国300~400名,其余8个镇均位列400~500名。另外,四川上榜的10个镇全部位于成都平原经济区,反映出区域发展不平衡依然是四川面临的一个突出矛盾和问题。
绵阳市今年上榜6个镇,新增4个,为全省最多。2022年,绵阳在全省率先启动乡镇抓产业促高质量发展激励试点,在166个乡镇中确定了39个试点镇。2023年7月,绵阳出台《绵阳市激励乡镇(街道)抓经济发展九条措施(试行)》,通过财政金融支持、搭建平台、土地要素保障等支持试点乡镇发展。两年推动,成效显著。
“镇域经济生根了、牢固了、优强了,枝繁叶茂了,县域经济才可能做优做强。”西南财经大学教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智库主任兼首席专家杨继瑞认为,因地因时找准镇域优势资源,通过数字经济赋能、加大科技转化是关键,培育优势产业和集群,是高质量发展镇域经济的“必由之路”。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全面振兴“双轮驱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镇域经济已经进入3.0时代——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崛起,中心城市将更好地辐射带动周边镇域发展,赛迪四川认为:四川镇域经济正迎来发展新机遇,但受制于建制镇“数量多、规模小”所带来的承载力弱的问题,还需立足四川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战略部署,统筹城乡融合与区域协调发展,因地制宜、分类引导,结合区域实际制定差异化的镇域经济发展策略,并探索建立“差异化”考核评价与“阶梯式”激励机制,加快构建以“百强镇”“百亿镇”为标兵、其他镇域为重要支撑的镇域经济发展体系,做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