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两会】圆谈桌丨如何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做强经济增长硬核支撑?

来源:广安新闻网

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做强经济增长硬核支撑,是2025年广安要做好的8个方面 工作之一。在此次两会现场,“现代化产 业”“新质生产力”等关键词,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唐家文代表:

“建圈强链”做强工业

主动服务做优环境

“产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根基与命脉。”唐家文说,2024年,全市工业战线深入实施“产业支撑”战略,以重点产业“建圈强链”为抓手,以重大项目“克难攻坚”为引领,以重大平台“协作共建”为突破,紧盯产业干、围着企业转、扭住项目推,全市工业经济呈现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

唐家文认为,2025年,全市工业战线要继续坚持“1357”工作思路,紧扣建设重庆都市圈北部制造业副中心1个发展定位,努力建设成渝地区先进制造业重要配套基地、重点产业协作基地、新兴产业示范基地3大基地,持续深化广蓉、广渝、广深、广浙、川港5大平台产业协作,实施重点产业“建圈强链”、“4+N”百亿项目攻坚、龙头链主企业领航、产业科技创新赋能、制造业招新引优促进、产业园区升级、产业生态创优7大工程,推动工业挑起全市经济发展大梁。

作为一名工业战线的人大代表,唐家文表示要继续鲜明“大抓工业、首抓制造业”的工作导向,在资金投入、要素保障、人才招引培养等方面争取支持,推动更多好项目、大项目、新项目落地转化,奋力推动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何敏代表:

夯基增效做优农业

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去年,我们发起农业增效攻势,现代农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何敏表示,要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需要集中力量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他建议,深入开展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广安行动,着力优结构、提单产、稳面积,在“践行大食物观、大农业观,加快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上取得突破,打好“优化结构”攻坚战。

打好“建圈强链”攻坚战。持续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和国省产业集群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乡村旅游,在“接二连三、三产融合,不断提升现代农业综合效益”上取得突破。

打好“科技支撑”攻坚战。推进四川广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深化科技合作,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智慧农业,更新农机装备,在“借智借力、品比示范,更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上取得突破。

李俊霏委员:

打造精品做活文旅

持续擦亮文旅新名片

“去年,我市完成了邓小平故居陈列馆、邓小平缅怀馆改陈工作,话剧《春暖人间》获省‘五个一工程’奖,擦亮了广安文旅新形象。”李俊霏表示,当前,广安文旅产业正处于火热发展的重要窗口期和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相关部门要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帮到点子上、助到关键处,拓宽文旅产业发展思路,找准文旅产业发展路径。

李俊霏建议,要继续做响“小平故里行”品牌,丰富红色研学、红色文创等新业态新产品;大力度做好“华蓥山上居”这篇大文章,积极发展生态康养旅游产业;做好“嘉陵江畔游”水上、船上、岸上文章,助推川渝两地嘉陵江沿线重要景区景点协同发展。

在此基础上,要继续做强传统经营、做深宣教服务、做实协同研究、做活线上展销、做优研学旅行,推进文旅业态升级,助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蒋西南委员:

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继续做好科技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蒋西南建议,推行财政科技资金直达,健全科技投入机制,适时在核心主导产业领域设立重大科技专项,工业、农业、医疗等科技创新主要行业部门支持科技创新资金比重达到30%以上。

同时,建设市、县级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形成“1+8”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聚焦氢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布局建设AI人工智能实验室等研发平台,加快建设中试转化基地和示范应用场景,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中试熟化和产业化。

蒋西南建议,以建设广安理工学院为契机,积极引进知名高校学科专业带头人及其科研团队,建立“科研飞地”“人才飞地”,与成渝地区合作组建区域人才发展联盟,引进和培育一批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全媒体记者 刘琴)


编辑:肖慧芳 发布时间:2025-01-09
往期回顾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