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广安区浓洄街道柑子园社区党委书记兼首席就业服务指导员龙治林很忙。忙什么?忙着为社区居民找工作。
什么是就业服务指导员?具体工作是什么?“统筹社区总体就业创业情况,为各类重点群众提供就业创业指导与帮扶服务。”龙治林直言。
“我们在首席就业服务指导员的统筹安排下,建立就业服务台账,根据用工需求推荐岗位。”就业服务指导员黄晓琼说。
如今,由村(社区)书记担任首席就业服务指导员,常职干部、网格员担任就业服务指导员的就业服务站,全市已建84个,俨然成为了群众就业“主心骨”。
就业,一头牵着千万家庭,一头连着经济发展。2024年,在省人社厅的精心指导下,我市按照“1422”工作思路,持续创新工作路径、丰富服务场景、优化就业生态,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全面擦亮就业工作成色、民生幸福底色。
项目牵引
完善政策供给
川渝高竹新区数智零工市场、邻水长寿共建就业创业服务站、广安人力资源市场……2024年,在广安,不少细心的求职者会察觉到,广安各类求职平台不断涌现、数量愈发增多,为他们的求职之路增添了更多的选择与可能。
“既能登记求职信息、咨询就业政策,又能报名参加技能培训,‘家门口’的招聘会很方便!”去年7月,在广安人力资源市场的首场招聘会中,毕业生刘洋找到了一份较为理想的工作。
如何为劳动者与用工方之间搭建好互联互通的“桥梁”?“政策、场景和载体,是三大核心要素。”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主任李卓伦一语中的。
一方面,我市完善政策供给,出台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35条、创新创业人才集聚22条等政策,人社、财政、金融等部门出台创业担保贷款、人力资源产业发展、青年就业见习、创业场景奖补等政策文件20余个,创新推出新业态培育、创业陪跑、一次性求职交通补贴等政策,就业政策红利释放更加普惠可及。
另一方面,我市优化场景载体,发挥项目资金撬动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资2.4亿元,盘活闲置资产4.4万平方米,打造人力资源产业园、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就业服务站等各类载体131个。
“桥梁”的搭建,不仅让广安众多求职者“职”达“家门口”,还进一步深化了渝广就业协同——川渝高竹新区9项就业政策实现统一、45项高频服务实现“川渝通办”,建成全国首个跨省域零工市场,打造毗邻地区就业服务站6个,打通渝广数字招聘平台,共同举办就业服务活动50余场,促进渝广两地30余万劳动者有序流动。
融合创新
激发就业活力
打开智能手机,搜索广安“安心就业”微信小程序,求职招聘、零工市场、就业地图、就业政策等信息一目了然,求职群众、产业企业、人力资源机构等多方主体,都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轻松快速“定位”。
广安“安心就业”微信小程序,是我市打造的广安数智就业平台项目内容之一。该项目于日前正式上线,极大地推进了全市就业工作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
“项目集业务经办、求职招聘、失业监测、决策分析于一体,搭建了‘智慧就业驾驶舱’,打通了10个业务领域和部门系统平台,回流、汇聚川渝就业相关数据23.79亿条,创新打造了即时感知、科学决策、动态监管的大数据就业形态。”广安市就业服务管理局副局长邓海军说,下一步,他们将持续深化数智就业服务改革,不断完善就业服务生态链。
数智赋能,是让就业更加精准便捷,而深化产业融合,便是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此,我市推行“服务包联+就业专员+惠企直达+产培一体”机制,设立企业就业服务专员,兑现惠企资金4.3亿元,保障企业用工1.5万人。同时,聚焦绿色化工等主导产业和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培训产业工人1.7万余人,开展项目制、新型学徒制培训2400余人。
探索“党建+”模式,搭建就业“快车道”。我市推广“阵地共建、人员共享、服务共通、赋能共治”服务模式,依托党群服务活动中心等阵地打造84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站,1146名村(社区)书记、常职干部、网格员担任基层就业服务指导员,创新打造社区微工厂(坊)、微创园93个,开展社区微招聘300余场次、微培训6000余人次,扶持微创业300余人次,困难群体微帮扶3.2万人次,不断做实就业服务“微网实格”。
精准服务
保障安心就业
“姨,皂角树村有一份保洁的工作,工资100块钱一天,你愿意去不?”近日一大早,在岳池县白庙六角丘劳务专业合作社里,“劳务经纪人”陈芳正在为村民详细介绍求职信息。
手头的工作忙完后,陈芳又马不停蹄地来到白庙镇桐麻山村,为村民就业提供上门服务,当面沟通务工细节。
“陈芳在务工方面帮了我很大的忙,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杨勇为“劳务经纪人”点赞。
“‘劳务经纪人’不仅是人社服务在基层的‘政策宣传员’‘就业信息联络员’,更是帮助村民就近就业的‘纽带’。”自2023年6月担任“劳务经纪人”以来,陈芳已带领本村劳动力300余人次就近务工,让村民们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
像陈芳这样的“劳务经纪人”,我市共培养1161名,着力打通农民工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此外,我市还建成驻外农民工服务站和劳务协作基地40个、社区(村)农民工综合服务站298个,成立国有劳务公司6个、劳务专合社103个,让服务农民工更有深度。
聚焦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我市实施“青就、青技、青创、青助”四大行动,举办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活动240余场、提供岗位1.3万余个,举办就业大讲堂等35期、服务青年5000余人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04亿元,全市2024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联系率、困难高校毕业生结对帮扶率均达100%,让关爱青年群体更有力度。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常态开展失业领金人员精准帮扶,促进实现就业创业1600余人;落实帮扶车间、以工代赈等重点举措,动态更新务工信息11万条,发放各类补助资金1.2亿余元,实现务工就业11.87万人,让帮扶困难群体更有温度。(刘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