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生活,叫山居。
有一处邂逅,在华蓥山。
“华蓥山上居”,是诗意栖居的向往,是疗愈心灵的归途,是美好生活的日常。
在这里,共赴一场“有一种生活叫华蓥山上居”的浪漫之约。
(一)
山居生活,素来是中国传统人居理想之一。
陶渊明渴望“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生活,王维寻得“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宁静时光,张晓风笔下“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的浪漫情意,诗人描摹的山居生活,既是视觉的晨昏风露,又是心灵的慰藉疗愈。
华蓥山以雄奇壮阔的山形山势、秀美多姿的风光风貌、清新宜人的凉爽凉意,同样能成就我们的诗和远方。
从“华蓥山上游”到“华蓥山上居”,一字之变,折射出对华蓥山功能和认知上的深刻转变。这是对山地资源开发逻辑的全新认知。
华蓥山脉南北纵跨川渝15个县(市、区),最高峰高登山在广安境内,海拔1704米,也是四川盆地底部最高峰。华蓥山经过亿万年变迁,形成了从寒武纪到侏罗纪的完整地质构造,山间植被丰茂,华蓥山广安段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每立方厘米富含负氧离子16万余个,夏季气温平均22℃。“东朝宝鼎”的鼎盛庄严,“红岩”故里的革命薪火,“三线”建设的工业脊梁,赋予了华蓥山深厚的文化底蕴。
拥有得天独厚的“红色、绿色、特色”资源禀赋,如何挖掘文化内涵和生态价值,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造福于民的金山银山?广安打破“游山玩水”的短期流量思维,重塑“居山乐水”的价值追求。
从“观光导向”到“居养核心”,厘清山居发展主线。跳出传统山地“重游览、轻沉淀”的思维定势,转向以“居”为核心,让访客变住客、游览变栖居。把“22℃的夏天”“森呼吸”等资源转化为旅居日常,把红色文化、川东民俗从参观内容融入生活场景。
这一认识上的转变,是对市场规律的深刻认知、精准把握和敏锐反应。
单一的观光旅游只能带来流量,不能变现留量。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旅居市场需求调查报告》显示,一、二线城市青年开始主导旅居的新风向。“候鸟型”旅居是当前的市场主流,避暑、避寒、度假等旅居方式愈发火热。越来越多旅行者开始放慢脚步,变“打卡式旅游”为“沉浸式旅居”。
毗邻重庆、背靠川东,广安坐拥七千万人口消费大市场。随着“同城融圈”首位战略深入实施,全面推动与重庆中心城区同城化一体化发展,打造一个比肩莫干山的山居生活地,吸引川渝两地消费人群纷至沓来,是做活文旅的现实需求和应有之意。
广安坚持亮山亮水亮文化,全力做强“小平故里·安逸广安”文旅品牌,持续擦亮“小平故里行·华蓥山上居·嘉陵江畔游”文旅新名片,塑造全域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
“华蓥山上居”,正在打开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二)
理念落地,从来不是纸上谈兵的空想。谁来建、怎么建、建成什么样,都需要改革创新来破局。
山地资源开发体量大投资大,在目前国内大企业大集团普遍减持重资产的环境下,将资产整体打包,找人接盘,买方市场信心不足;全部交由“政府包干”,资金筹集压力巨大。
改革的动能有多大,发展的势能就有多强。
不搞“一刀切”。规划交给政府,做好顶层设计,避免资源浪费,防止无序或过度开发。投资交给市场,在一盘棋、一张图的总体框架下,采取“适度分散、串珠成线”开发模式,避免“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投资风险,形成自主可控、聚零为整的总体效应。培育既有“满汉全席”又有“肉八碗”的多层次消费体系,让“各花入各眼”的多元化消费需求都能在华蓥山找到落点。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借鉴莫干山成功经验,构建“原乡人+返乡人+新乡人”的三元参与体系。“原乡人”依托旧院落、房舍,用小投入保留原真性,以亲民的价格、烟火气的味道吸引人;“返乡人”带回在外打拼的积蓄,用可承受的资金回乡二次创业,开辟发展新天地;“新乡人”利用丰厚资金,引入专业运营团队,打造富有竞争力的品牌。三类主体协同发力,形成互补,既打破业态局限,又精准匹配游客需求。
文旅项目要“出圈”,拳头产品要出名。广安注重品牌效应引领,推出爆款产品,精准引入“上山上”等全国知名民宿品牌,形成项目落地、跟潮者遍地的虹吸效应。品牌是潮流引领。培育大众化的消费市场,要用好品牌溢出效应,迅速跟进价格不等、服务相等、体验相近的同类产品,形成规模效应。广安组建民宿产业发展协会、成立华蓥山旅游民宿学院,培育本土运营人才,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踊跃进入,推动民宿产业规模化发展。
起势于改革,也必然受益于改革。“华蓥山上居”成为广安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标志性成果。
(三)
善谋者胜,远谋者兴。
巴蜀山水,重峦叠翠。“华蓥山上居”以青山为幕、云居为笔,唤醒沉睡山谷,引来八方宾朋,体验山居雅趣。这背后,是品牌、经济与战略三重效应的交响共鸣。
从“深闺”山水到“网红”之地,树立文旅新范式。
“有一种生活叫华蓥山上居”——不只是一句宣传口号,已成为山居理想的现实表达,被游客誉为“与自然撞个满怀”的治愈之境。“上山上·有朵云”开业便迅速燃爆网络,小红书平台23天曝光超1700万次,“上山上”系列山居民宿成就现象级文旅IP;由工业遗址焕新而来的“原舍·嘿矿熊猫”,成为游客争相预订的热门之选,节假日更是一房难求。在华蓥山寻一场归心之旅,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眷恋的诗意符号。
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绘就乡村新图景。
“华蓥山上居”正推动华蓥山从“流量争夺”迈入“价值创造”,真正让绿水青山化作金山银山。广安围绕“居”字布局全产业链,沿途打造华蓥山欢乐谷、红岩乡文旅小镇,引入“蓥山时光”民宿餐厅,落地奶茶、火锅、烧烤等多维业态,推出“山涧有溪”网红营地,构建“日可体验、夜能消费”的全时旅游生态。2024年,华蓥接待游客629.5万人次,同比增长10.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6.5亿元,同比增长12.4%。
文旅要长红,民生需共振。广安建立“国资+集体+民营”合作运营模式,创新“产权不变+资产入股+带农增收”利益链接机制。村民闲置农房化身精品民宿,实现“家门口”致富;华蓥山土蜂蜜等特产借势走红,形成“民宿+山珍”的良性循环……民宿综合收入突破千万元,带动本地村民户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
从一域品牌到区域平台,开辟协同新路径。
“华蓥山上居”已超越旅游本身,成为广安融入重庆都市圈,建设重庆都市圈北部文旅副中心,做大做强重庆文旅主市场的重要载体。
广安用好华蓥山横跨渝广的区位优势、受人追捧的市场优势,积极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近三年投资216亿元,实施166个文旅项目。搭线重庆市文旅委,共制年度协同发展清单;牵手毗邻10个区县,成立环华蓥山文旅联盟;开通川渝首条红色旅游低空航线……华蓥山实力“圈粉”重庆人,成为旅居出行的重要目的地。
秋韵华蓥山,新妆待客来。“华蓥山上居”,正成为一种生活。在这里,总会邂逅不期而遇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