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公布5起涉企网络谣言典型案例

来源:四川互联网举报辟谣平台

近期,网上出现以“断章取义”“嫁接拼凑”“标题党”等方式炮制虚假消息,抹黑造谣诋毁企业和企业家的谣言信息,误导网民认知,造成社会恐慌,扰乱网络秩序。网信部门持续加大监测和处置曝光力度,现将典型案例通报如下:

案例1:片面解读企业公告,诋毁企业形象声誉

某财经微信公众号在我省一商业银行即将上市的关键阶段,发布不实文章,片面解读该银行招股说明书数据,使用错误的数据统计口径得出错误结果,诋毁企业形象,严重侵犯其合法权益。

案例2:发布“标题党”文章,抹黑企业品牌形象

我省两大国营企业依法依规推进战略重组,某财经自媒体曲解新闻原意,以国企并购重组为噱头,错误解读其经营方式及收购政策,以《四川能源“巨无霸”合并后“首购”,9.29亿买风电企业!》为标题发布不实信息,误解企业经营策略,对企业正常经营造成负面影响。

案例3:恶意断章取义,抹黑企业科技创新

一些水军抖音账号将我省一大型民营企业领导接受采访时提及的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等表述,恶意篡改、断章取义,批量制作内容高度相似、严重失实的文章和视频在多个平台发布,抹黑企业家形象和企业科技创新。

案例4:夸大企业家薪酬,诋毁企业家声誉

某财经微信公众号采用断章取义、片面解读、虚构数据等手法,对我省一航天与人工智能科技企业招股说明书披露内容进行歪曲性解读,夸大该公司董事长薪酬,对企业家个人声誉及企业上市造成不良影响。

案例5:歪曲解读企业经营策略,严重影响企业出海发展

某主流财经媒体持续发布多篇报道,唱衰我省一锂矿企业在海外投资遇挫,片面解读企业经营策略,主观臆断企业家决策,凭空捏造企业家对锂行业无浓厚兴趣、中国企业阻止外国公司国有化进程等诸多不实。经查,文中诸多表述与事实不符,严重侵犯企业合法权益。

上述网络谣言已被相关部门依法依规处理。欢迎网民积极参与监督举报,广泛凝聚各方力量,合力铲除网络谣言生存土壤,共同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编辑:滕云 发布时间:2025-11-05
往期回顾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