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朗同行 谣无所遁——第六届四川互联网辟谣优秀作品征集活动颁奖仪式侧记

来源:四川互联网举报辟谣平台

11月18日,备受关注的第六届四川互联网辟谣优秀作品征集活动颁奖仪式在自贡圆满举行。活动现场正式揭晓《“谣”无处逃》《辟谣:德阳8月10日发生液化气罐车爆炸——假的》《谣言止步于此 真相永存心中》《熊猫话节气》等30件优秀辟谣作品及四川省教育厅等8家突出组织单位名单,集中展现四川网络辟谣工作年度创新成果,为净化网络空间注入强劲动力。

据了解,本次活动自今年9月启动以来,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与积极参与,累计收到投稿350余件,题材紧扣社会热点与公众关切,灵活运用H5、短视频、动漫、AIGC等多元形式,实现了对不同受众的精准触达。

突出组织单位获奖代表合影 记者 宋姿熠 摄

融热度抓网感挖创意,让辟谣作品比谣言更“吸睛”

“让辟谣作品既有‘干货’又有‘网感’,才能让真相快速走进大众心里。”活动现场,一件件获奖作品凭借鲜明特色赢得阵阵好评,既延续了四川辟谣创作的精良水准,更展现了全新风貌。

优秀文章类、图片类作品获奖代表合影 记者 宋姿熠 摄

南充市高坪区委网信办与高坪区人民检察院联合创作的《“谣”无处逃》令人眼前一亮。作品将真实案例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以虚拟手法打造AI女战士审判造谣者的法庭场景,打破传统宣教模式,用极具科技感的叙事诠释“网络非法外之地”,感染力与传播力十足。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推出的《疯传“蓝色香葱”是“科技与狠活”的产物?看完这个,答案出乎意料!》,聚焦公众“舌尖安全”关切,用科学数据解答“蓝色香葱掉色”疑问,以权威论断打消网民顾虑。

优秀音视频类作品获奖代表合影 记者 宋姿熠 摄

凉山州盐源县公安局创作的《网络谣言零容忍!52万粉丝博主造谣被处罚》,采用“公众号推文+视频”形式,通过网红博主违法造谣被处罚的真实案例,为网民与内容创作者敲响警钟,警示意义十足。

现场还进行了部分优秀作品展演。乐山市融媒体中心带来的脱口秀《“谣”滚吧》,在笑声中拆穿谣言的伪装;四川省烟草专卖局的情景剧《伏谣记·智破谣谣山》,通过生动演绎展现辟谣工作的智慧;自贡市沿滩区带来的歌曲《慧眼识谣小卫士》,则用朗朗上口的旋律和童真演唱,传递识谣辨谣的技巧。生动有趣的呈现形式让“不信谣、不传谣”的理念深入人心,现场观众纷纷表示,这样的辟谣宣传既接地气又有说服力。

重大辟谣专题类作品获奖代表合影 记者 宋姿熠 摄

破单点织体系提效能,让辟谣工作从被动到主动

如今网络谣言传播场景更复杂、扩散链路更多元,单纯依靠“出一条辟谣、驳一条谣言”的单点响应,难以满足清朗网络空间建设的现实需求。如何让辟谣工作从单点突破走向系统推进?在经验交流环节,举报辟谣的实践者们分享了他们的创新方法论。

自贡市委网信办展示了“一看二查三证四澄清”的精准辟谣方法,通过系统化工作流程实现快速响应;泸州市委网信办则分享了“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将监测、研判、处置环节有机衔接,大幅提升辟谣效能。

脱口秀《“谣”滚吧》 记者 宋姿熠 摄

省工商联从优化营商环境的角度出发,介绍了如何通过精准辟谣维护市场秩序;成都市广播电视台看度新闻的代表分享了媒体践行“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深度调查经验,彰显专业媒体在还原真相、引导舆论中的独特价值。这些来自不同领域的实践探索,共同构筑起四川网络辟谣的立体防线。

情景剧《伏谣记·智破谣谣山》记者 宋姿熠 摄

近年来,四川以网络辟谣为重要抓手,持续优化网络环境。通过四川互联网举报辟谣平台推出“揭穿视觉贫困谎言”“AI谣言粉碎机”“熊猫话节气”等特色专题,开设“网络生态治理曝光台”,做好全方位谣言辟除工作。截至目前,平台已发布权威辟谣稿件1.3万余条,原创辟谣稿件2400余条,其中36条阅读量过亿,140余条阅读量超百万,用权威声音挤压谣言生存空间。同时,建立“举报辟谣直联点”,将举报辟谣工作向实体点位延伸,让直联点成为网络辟谣体系中的“前哨站”和“生力军”,筑牢清朗网络防护网。

歌曲《慧眼识谣小卫士》记者  宋姿熠 摄

从个案回应到体系构建,从单打独斗到多方协同,四川正通过创新路径,持续扩大网络辟谣工作的影响力,推动全社会共同成为网络文明的守护者、真相的传播者,携手构建更加清朗、安全、可信的网络空间。

编辑:杨晋 发布时间:2025-11-19
往期回顾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