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意见

来源:四川日报
(原标题: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意见)

各市(州)党委,省委各部委,省直各部门党组(党委):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切实推进我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结合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我们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我国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会议。全会重点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并作出决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政治上、全局上、战略上全面考量,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对于坚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会通过的《决定》,深刻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深刻阐明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总体目标、重点任务、根本保证,是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对于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确保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的重要政治任务。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精心组织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扎实抓好贯彻落实,引导广大党员和社会各界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全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毫不动摇坚持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时俱进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不断推进我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谱写伟大中国梦四川篇章提供有力保证。

二、深刻领会把握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主要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决定》中。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精神实质。

(一)深刻领会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系统总结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的新的重大成就,科学分析了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深刻阐述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围绕坚定制度自信深入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重大问题,对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作出全面部署,充分彰显了党中央总揽全局、擘画长远的卓越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举旗定向、励精图治的使命担当和远见卓识。讲话高瞻远瞩、总揽全局,求真务实、守正创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理论的创新发展,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南和基本遵循。

(二)深刻领会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和我国国家治理的历史性成就。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赢得了中国革命胜利,并深刻总结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经验,不断探索实践,不断改革创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取得历史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宁、国家统一提供了有力保障。这些成就有力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与旺盛活力,更加坚定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团结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三)深刻领会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科学内涵、本质特征和显著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决定》总结的十三个方面的显著优势,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必须始终坚持好、巩固好、发展好。

(四)深刻领会把握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和总体目标。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改革创新,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总体要求和总体目标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遵循,必须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到治蜀兴川的各方面全过程。

(五)深刻领会把握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点任务。《决定》从十三个方面作出具体部署,包括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明确了各项制度必须坚持和巩固的根本点、完善和发展的方向。这些重大部署,坚持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相衔接,统筹顶层设计和分层对接,统筹制度改革和制度运行,体现了总结历史和面向未来的统一、保持定力和改革创新的统一、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统一,为国家推进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提供了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

(六)深刻领会把握加强党的领导、确保全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到位的重要要求。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必须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进行,科学谋划、精心组织,远近结合、整体推进。各级党委、政府及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加强制度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引导全党全社会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坚定制度自信。把提高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支持各类人才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永葆生机活力。这些重要要求,明确了加强党的领导的重点举措,必须贯彻到推动四川各项事业发展的工作之中。

三、推动《决定》各项重大部署在四川落地落实

《决定》全面总结党领导人民在我国国家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方面取得的成就、积累的经验、形成的原则,重点阐述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对需要深化的重大体制机制改革、需要推进的重点工作任务进行了全面部署。要结合省情实际和既定战略目标,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进一步明确推进我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着力方向和重点,推动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在四川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全面落实“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等部署,坚决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治蜀兴川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坚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落实党中央关于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安排,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夯实党执政的思想基础。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形成长效机制,坚持不懈锤炼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持续在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上下功夫,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落实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以坚强政治定力彻底肃清周永康流毒影响,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把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落到实处。健全党委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完善推动党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落实机制,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加强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落地落实。

落实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完善党领导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武装力量、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等制度,健全各级党委(党组)工作制度,完善党领导各项事业的具体制度,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各方面。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完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健全党代会代表发挥作用的制度机制,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决策机制,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完善担当作为的激励机制,促进各级领导干部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二)全面落实“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等部署,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合理调节城乡、区域、不同群体间分配关系。

健全“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大力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加大统筹区域发展力度,认真落实区域协同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区域发展激励机制,突出五大区域功能定位,创新协同发展机制,完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激励机制,推进“主干”引领带动、“多支”竞相发展、“干”“支”协同联动,更好实现各区域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同频共振,整体提升全省综合实力。突出公园城市特点,充分体现生态价值,高标准规划建设天府新区。加快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支持成都跨越龙泉山向东发展,高质量建设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和国际空港新城。创新体制机制,推动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建成全国重要经济增长极。

建设“四向拓展、全域开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突出南向、提升东向、深化西向、扩大北向,全方位加强与长三角区域、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及周边省份开放合作,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合作园区等建设,全方位推进开放合作,着力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快构建以西部国际门户枢纽为定位的航空运输体系,以“四向八廊”为重点的铁路运输体系,以出川大通道为主轴、县域全覆盖为支撑的快速公路交通运输体系,以提高长江上游航运能级为牵引的水路运输体系,打造陆海互济、东西畅达、南北贯通的对外经济走廊。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把发展实体经济摆在突出位置,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深化国资国企和军民融合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构建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为支柱和数字经济为引领的“5+1”现代工业体系;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构建川粮油、川猪、川茶、川菜、川酒、川竹、川果、川药、川牛羊、川鱼10大优势特色产业和现代农业种业、现代农业装备、现代农业烘干冷链物流3大先导性支撑产业为主体的“10+3”现代农业体系;加快发展商业贸易、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文体旅游等支柱型服务业和科技信息服务、商务会展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川派餐饮服务、医疗康养服务、家庭社区服务等成长型服务业,着力构建“4+6”现代服务业体系。

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优化我省城镇化布局,推进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完善乡村振兴战略考评激励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考评激励机制,健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策举措,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统筹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擦亮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加快推进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三)全面落实“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等部署,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四川各项事务。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健全人大主导立法的体制机制,健全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监督制度,创新监督方式和监督机制,深化拓展代表工作,健全代表联络机制,创新和规范人大工作运行机制和自身建设制度,全面增强新时代我省人大工作整体实效。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开展民主监督。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做好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着力推进基层直接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构建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新时代四川群团工作体系。

坚定推进依法治理。坚持一切行政机关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和组织结构,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优化政府间事权和财权划分,形成稳定的各级政府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相适应的制度。创新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依法捍卫以政权安全、制度安全为核心的国家政治安全。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切实维护宪法权威。扎实开展学习宣传宪法活动,深入推进“法律七进”和基层法治示范创建,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着力增强全民法治素养。加强党领导立法工作,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加强对法律实施的监督。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构建权责统一的司法权运行新机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深化藏区依法治理,依法加强藏传佛教寺庙管理,深入开展反分裂反渗透斗争,扎实抓好彝区禁毒防艾工作。

(四)全面落实“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等部署,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健全与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促进巴蜀文化繁荣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与研究,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加强家庭文明建设,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扎实抓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深入实施振兴出版、振兴影视、振兴川剧和曲艺等重点工程,大力实施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提升行动,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加快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完善舆论监督制度。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全面提高网络治理能力,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建设网络强省、数字四川、智慧社会。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健全引导新型文化业态健康发展机制,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五)全面落实“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等部署,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稳定增加就业岗位,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加强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服务。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统筹抓好大中小幼等各级各类教育,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合作办学,完善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统筹协调发展机制,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深入推进健康四川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和民族医药事业,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统筹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健全农民工就业促进和服务保障工作机制,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织牢基本民生保障网。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完善常态化对口帮扶机制。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抓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信访制度,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推进综治中心、“雪亮工程”建设,提升源头治理水平。扎实推进平安四川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打击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大力推进城市反暴恐体系建设。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把加强和创新城乡基层治理作为重要任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推进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新型集体经济为支撑的“三位一体”乡村治理体系,完善突出党建引领、注重力量统筹、强化网格管理、优化服务供给的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提升基层治理人才队伍能力素质,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六)全面落实“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等部署,切实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谱写美丽中国的四川篇章。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落实主体功能区定位,完善资源高效利用制度、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等,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落实生态补偿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切实提高环境治理水平。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维护“四区八带多点”生态安全格局,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加强对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永续利用。全方位开展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加强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生态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快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石漠化综合治理,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等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问题整改,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完善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打好污染防治“八大战役”。完善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规制度和政策导向,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大力发展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实施推进生活方式转变综合行动,普遍实行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制度,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勤俭、节约资源的良好风尚。

(七)全面落实“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等部署,巩固发展良好政治生态。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增强忧患意识,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建立健全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的体制机制,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决不让危害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现象在四川有任何市场。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涵养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彻底肃清周永康流毒影响,坚决反对“袍哥”文化、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坚决查处对党不忠诚不老实、阳奉阴违的两面人、两面派,扎实推进重点案件“以案促改”工作。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格执行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开展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问题排查,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坚决纠正慵懒无为和不作为、乱作为、冷硬横推等行为。落实各级党组织监督责任,完善领导班子内部监督制度,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深入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更有效地遏制增量、更有力地削减存量,深化标本兼治,推动重点领域监督机制改革和制度建设,持续扎紧织密制度笼子,持续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重拳惩治群众身边的“微腐败”,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

同时,要全面落实《决定》关于“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方面的相关部署,找准结合点、切入点和落脚点,更好服务国家工作大局,确保党中央每项决策部署都得到贯彻落实。

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党组织要按照党中央和省委各项部署要求,结合实际作出具体安排,主要负责同志要担起责任、靠前指挥,做到亲自抓、带头学,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确保全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在四川全面落实到位。

(一)精心组织学习培训。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学习全会精神作为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的重点任务,与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起来,与正在做的工作结合起来,制定周密的学习培训计划,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突出抓好领导干部学习,举办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读书班,做到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引导全省党员干部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要把学习全会精神作为重点内容,各地、各部门要通过举办培训班、学习班等,集中一段时间对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进行全员轮训,分期分批对党员干部进行系统培训。要把学习全会精神作为各级党校(行政院校)、干部学院领导干部教育的必修课,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要面向全体党员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注意抓好离退休人员、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从业人员、流动人口中党员的学习,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参与学习培训,确保学习全会精神全覆盖。

(二)有效开展集中宣讲。认真做好中央宣讲团来川宣讲工作,全省遴选精干力量组成宣讲团。要深入企业、农村、机关、校园、社区进行面对面宣讲,讲清楚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讲清楚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的重大意义,讲清楚全会《决定》是发扬党内民主、集中全党智慧的结晶,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的显著优势,讲清楚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和总体目标,讲清楚全会提出的一系列重要理论观点和重大改革举措,讲清楚加强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领导,讲清楚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的要求,让干部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要发挥领导干部表率作用,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宣讲。做好向党外人士宣讲和对外宣介工作。改进创新宣讲方式方法,注重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宣讲活动,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宣传成果。

(三)加强新闻宣传和理论研究。把制度自信贯穿宣传工作始终,统筹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力量和资源,网上网下一体推进,充分发挥媒体融合发展优势,全方位、多层次宣传解读全会精神,省内主要新闻媒体要拿出重要版面、重点时段,开辟专题、专栏,着力推出一批有分量的深度报道、通讯综述、评论言论、权威访谈和理论文章。加强理论研究阐释,围绕全会提出的重大思想观点、重大制度安排、重大工作部署,抓住干部群众关注的深层次思想问题,组织广大专家学者深入研究,推出一批有价值、有深度、有分量的理论研究成果,着力把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历史传承、文化传承、现实基础、显著优势讲透彻。

(四)强化制度遵守和执行。各级党委、政府及领导干部要严格遵守和执行制度,带动全省上下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确保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重大工作安排按照要求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制度指引方向、规范行为、提高效率、维护稳定、防范化解风险的重要作用。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把制度执行和监督贯穿区域治理、部门治理、行业治理、基层治理、单位治理的全过程,坚决杜绝制度执行上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的现象,确保制度时时生威、处处有效。

中共四川省委

2019年11月15日


编辑:滕云 发布时间:2019-11-25
往期回顾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