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口—鸣钟晚熟柑桔产业园。(资料图片)
【现场直击】
“小业主”淘金“大园区”
11月19日,在位于武胜县鸣钟乡龙鳌村沿口—鸣钟晚熟柑桔产业园老魏果园内,整齐的柑桔苗一字排开、长势喜人,业主魏文明正在基地观察柑桔苗生长情况。“现在晚熟柑桔还处于管护阶段,要等到2021年才挂果。”魏文明说。
今年33岁的魏文明于2009年大学毕业,在外漂泊两年后,于2011年返乡创业。“我的父亲有多年种植甜橙的经验。”魏文明说,但甜橙的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激烈,要想利益最大化,只有转型。
于是,返乡不久的魏文明多次辗转成都蒲江、重庆奉节、浙江台州、云南大理等地考察后发现,晚熟柑桔的利润高、前景广,于2月至5月才挂果,可实现错峰上市。
惊喜之余,魏文明也在心里泛起了嘀咕:“晚熟柑桔产业在武胜县还是一片空白,市场前景如何还是个未知数。”通过考察,魏文明了解到武胜的气候、土壤均适合种植晚熟柑桔,他立即拍板,决定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2012年,魏文明通过高接换种的方法,在高洞村种植20多亩晚熟柑桔,次年就开始挂果,亩产达2000余斤,实现纯收入30余万元。尤其是2015年,魏文明种植的晚熟柑桔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产量、收入均翻了一番。多年来,在魏文明的带动下,高洞村村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起了晚熟柑桔,武胜晚熟柑桔产业初具规模。
2016年,武胜县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国内农业发达地区实地考察,在综合考虑地形、土壤、气候、市场等要素影响的基础上,最终将晚熟柑桔作为全县产业发展的支柱产业,并出台了《武胜县晚熟柑桔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致力将晚熟柑桔产业发展成全县的“甜蜜产业”。
2017年,武胜县在沿口镇、鸣钟乡连片建设沿口—鸣钟晚熟柑桔产业园1.5万亩,按照一亩地3400元的标准给予业主补贴,并帮助业主修建蓄水池、山坪塘等基础设施。“产业园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发展理念,按照‘小业主大园区’发展模式,以适度规模经营业主为主要经营主体。”武胜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云峰介绍说。
有了政策的支持,魏文明更加信心十足。2017年底,魏文明在武胜县鸣钟乡龙鳌村流转土地187亩,经过土地调型,于2018年5月栽植晚熟柑桔幼苗1万余株,并聘请周边村民务工,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如今,站在沿口—鸣钟晚熟柑桔产业园的观景平台上,万亩桔海尽收眼底,集中连片、无缝衔接规划建设的1.5万亩晚熟柑桔产业园已经建成。“下一步,我县将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将晚熟柑桔打造成武胜的一张农业名片。”李云峰说。
【振兴之路】
凝聚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合力
近年来,武胜县深入贯彻中、省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策部署,依托发展历史沉淀的产业基础和群众基础,在全县31个乡镇,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梯次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工作,累计发展晚熟柑桔近10万亩。
“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统筹全县产业发展工作,定期召开现场推进会议和开展专项督查,倒逼责任主体抓实产业发展。”李云峰说,该县纠正当前主要依靠引进城市工商资本大规模成片流转土地发展现代农业的做法,出台奖励扶持政策,鼓励一般农户发展10亩至30亩和以家庭农场为主的适度规模经营,鼓励企业将规模产业基地按照10亩至30亩一个单元的标准进行分解,返租倒包到农户。目前,该县已发展产业类家庭农场220余户,成功返租倒包300余户。
“我县还与西南大学、中国农科院柑研所等院校深度合作,制定涵盖产前、产中、产后的生产技术规程,实现产业全过程标准化生产。”李云峰说,同时,该县出台关于购买科技服务发展现代农业系列政策,为产业品种引进、技术把关、人才培训等各个环节提供技术支撑,并依托“土专家”“田秀才”人才库,建立包乡技术服务队伍,为业主提供公益性技术服务,凝聚现代产业发展合力。
【记者感言】
因地制宜 科学规划现代特色农业布局
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土壤不尽相同,不同地域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条件不同,因此不能盲目跟风、照搬照抄,而是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走一条适合地域实际情况的现代特色农业产业路子。
武胜县立足县域内浅丘带坝的地形地貌,四季分明的气候和历史悠久的粮油、果蔬、生猪、蚕桑、种养传统,还聘请科研院所的知名专家、教授通过反复交流、论证,高标准编制武胜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打造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新样本。(武胜记者站 张施施 广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龙俊帆 刘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