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建设核心区,肩负着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任。系列报道《长江上游新画卷》,今天我们聚焦生态环保,看我省如何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狠抓整改 污水变清水
去年(2019),国家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披露——泸州市龙马潭区石樑社区3个排污口将生产废水和活性污泥直排长江,市政排污口污水COD、氨氮、总磷严重超标。半年的时间,泸州市就完成整改并销号。
记者 彭加敏:我现在是在龙马潭区罗汉街道老鹰坵。老鹰坵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已经全面完工,周围居民的生活污水全部通过截污干管排入城东污水处理厂,而通过这个排水口流向长江的全部都是干净清澈的地表水。
臭水沟如何变成了一江清水?泸州市首先将目光聚焦在了雨污分流上,不到半年的时间,这里新建污水管网近20公里,当地约1500户居民、59户企业的雨污分流问题终于解决,3个排污口也被封堵。
泸州市龙马潭区石樑社区居民卢群说:“沟里没有一点渣滓,成了鸟语花香小桥流水,我们每天都要出来,上午下午都要出来转一下,大家都感到很高兴。”
生态修复 老矿山披绿装
除了狠抓整改,生态修复更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唯一的苏铁类植物国家级保护区。根据规定,攀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石灰石矿采场及排土场不应该出现在保护区范围内。企业立于2018年10月正式退出了苏铁保护区。一年多时间过去了,厂里的老员工,还时常回来看看。
攀钢集团矿业公司石灰石矿员工张红琼说:“它现在采场每个台阶都种了很多的乔木,那些植物,我想再过几年它肯定长得比较更旺盛、更茂盛一些,我想在这儿拍拍照,留作纪念,传给我们一些退休的同事、职工看一看。”
石灰石矿退出保护区,只是第一步,生态恢复工作也随即展开,当地通过挂网、围堰、喷浆等覆土方式,目前,生态恢复面积达2541亩。
编制“三线一单” 保护与发展并重
落实整改、生态修复、绿色发展。作为长江经济带战略环评“三线一单”编制工作“先导示范省”,四川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完成了“三线一单”总报告。
“三线一单”即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截至目前,我省共划定综合环境管控单元1009个,其中,优先保护单元413个,重点管控单元418个,一般管控单元178个。
2019年1—11月,全省长江、大渡河、安宁河、黄河等流域水质优良断面比例持续保持100%,水环境质量创“十三五”以来最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