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钟声刚刚敲响,全国各地就已陷入了季节性缺血的紧张之中。且看: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且听:三千万秦娃齐吼秦腔!这尘土飞扬了,是不是需要下点雨雪来湿润一下;可黄土高原冷冽的冬,愣是从年前盼到年后没盼来半星点雪花。更可怕的是“福不双至,祸不单行!”在寒冷的气候面前,新年的福气非但没带来瑞雪,反而带来了另一场雪灾“缺血”——由于天气寒冷献血人数锐减!且看西安当地自媒体“八百理”公众号的文章《盼“血”》。
小编此时的心情也犹如这黄土高原的冬,拔凉拔凉的!凡是看过本公众号近期文章的人都知道,自入冬以来我们一直都在倡议献血,因为季节性缺血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影响临床病患的救治——而《盼“血”》文章中反映的这种情况,正是冰山之一角。小编此刻正站在西安最繁华商圈小寨的环形天桥上,身穿羽绒服还浑身打颤,天气确实很冷!小寨号称西安情侣撒狗粮集散地,爱情加冕圣地;这里商业气息浓厚,一年四季街上人来人往。而陕西省血液中心的献血车,就停在撒狗粮集散地的中心,地理位置可谓得天独厚。然而此时此刻,街上行人如织,献血车前却空无一人。
小寨献血点是西安自98年以来最繁华的献血点之一,当年单车采血量曾号称“亚洲第一”;和位于东大街商圈的钟楼献血点并驾齐驱,是陕西省血液中心采血点中的顶梁柱。可面对恶劣天气,“顶梁柱”竟也慢慢变得顶不住了(小编突发奇想,这里要有座四季温暖如春的献血屋是不是会更好?)。正如记者采访时采血部门负责人所说:“目前在没有团体献血(西安市2019年团献比例是23.22%,最高单月达到41.42%)的情况下,每天能采1000多袋血,街头每天能采六七百袋血,但西安市临床每天需要的血液却是1300袋”——这300袋的缺口,就是记者笔下要盼的“血”!300袋貌似不多,但分摊到300个病患身上时,每个人的感受却是深刻的——为什么盼血的偏偏就是我呢?
所以当小编看到“八百理”文章中许多患者对临床用血紧缺表示无奈的时候,小编不禁想问:您无奈什么?你知道“血”是从哪里来的吗?医院救命的血液可不是大自然中的雪花,一夜之间从天而降、飘飘洒洒——让西安变成了长安;这些殷红的“救命血”需要成千上万爱心人士主动捐献,如果大家都不献——梦里的长安就又会变回西安。西安作为西部开发的桥头堡城市,医疗资源雄厚,西北五省的病患蜂拥而至,临床用血压力直逼北上广。所以,在临床用血紧缺的时候,我们要给采供血机构多一点支持、多一份理解,少一点抱怨、少一点压力。就像上面提到的小寨黄金采血点,由于城市建设的需要,其实已经停摆数月,这中间献血车一直就处于流浪状态。考虑到年底临床用血的紧缺现状,城市管理部门想方设法,在寸土寸金的商圈重地又重新开辟新点,试运行当天市区两级城市管理者都捐献了热血。
个人认为,季节性缺血之所以严重的原因可能还与市民对无偿献血的关注度有关。前两天在全国无偿献血交流群里,有人分享了一篇“陕西省血液中心”公众号的文章;点开一看,发布两天了阅读量还没上百!有志愿者当即慨叹:“这关注度令人堪忧,基本没有宣传效果!”西安作为和武汉一样的强省会城市,常住人口一千多万,血液中心规模居西北五省之首,而武汉血液中心公众号的阅读量轻轻松松就可以过万!试想西安血站公众号如此低的关注度,如果碰上紧急用血宣传效果会怎么样?前天,小编刚刚写了一篇关于“武汉机采”的文章,今天现蒸现卖,那么“西安机采”的现状到底怎么样呢?别的不说,我只提供一个数据:西安成分献血微信群只有一百多名成员,而且发野广告打酱油的居多。
试问,这样的支持力度血站怎么开展工作?作为一个号称住着“一城神仙”的城市,我们真的就不能多多关注自己城市血站的公众号吗?就不能主动加入无偿献血志愿群吗?在深圳,献血群多是按血型分类;一个志愿团队的血型群,有时就多达数千人……每个500人的分群里,又有热心志愿者继续建小群;总的人数加起来,数量相当可观。当临床用血紧缺的时候,只要在群里一声号召献血者就成千上万。尤其像狮子会、热血跑团这样的社会定期献血团体,在深圳更是比比皆是、发展的如火如荼!其实狮子会近年也曾在西安开展和深圳一样的献血活动,但除自己的会员响应外,其他支持者寥寥;甚至有人不但不支持、不响应,还调侃狮子会志愿者的宣传活动是:“豹子会、狗子会、老虎会串连活动!”虽然是开玩笑的言词,但其实反映了一种可怕的现状及心态。
西安血站自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以来,改变可以说是有目共睹的:连建几座现代化的献血屋,市内及郊县多处审批采血点;血站的管理理念也做了大的调整,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采血班组及团队;尤其2019年度采血量突破70吨大关,达71.35吨,向临床供血71.03吨,创历史新高;血站老业务大楼因已不能适应献血工作发展需要,正在投资上亿元建设新的业务综合大楼。既使这样,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供血压力的不断加大,要想满足实际临床用血需求,公众的支持及参与仍至关重要!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以目前西安“街头采血量只能达到临床用血量的一半”来看,如果全民的献血关注度提升不起来,单靠团体献血及血站工作人员加班加点的努力,缓解这种季节性缺血是非常困难的!
其实在“献血宣传”上,作为血站还是尽心竭力的。西安血站除了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还常年依托全国性强势大媒体《华商报》宣传献血,每次的献血活动都能在第一时间见诸报端。但不知为什么?公众对这种宣传的响应性极小,影响力可以说是微乎其微。以“陕西省血液中心”的官方微博为例,开通数年来虽然经常保持更新;但粉丝数只有二三百人,不及北上广深等血液中心的零头。估计小编的心里时常是崩溃的,这和对着天空大地宣传有什么两样?更有甚者,血站采血科自己开通了一个公众号,每天发布一些献血资讯及采供血信息,但小编几次点开后发现阅读数仅为个位数。凡此种种,其实都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血站有血站的职责范围,民众有民众的权利义务;有些时候必须各自尽到对这个社会的责任,临床用血紧缺的局面才可能彻底得到改善。
目前,在我国千人口献血率比较低的情况下,临床用血紧缺还是一个社会性问题,缓解季节性缺血更是难上加难——绝不像某些专家分析的那么简单!总的来说,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临床缺血的现状?小编的观点还是,社会大众才是无偿献血事业发展的源动力:血站的职能,就是一个采供血机构,相当于血液的搬运工,搬运工的职责并不能完全决定临床用血的紧缺程度。就像今年圣诞节平安夜,在献血人数较少的情况下,血站护士也只能采自己提高库存量。因此,当你慨叹临床无血可用的时候,你不应该拉着记者去采访医院、质疑血站?而是应该像我一样,站在这全市最繁华的献血点前:问一问过往川流不息的民众,你们为什么不献血?问一问献血车前瑟瑟发抖的工作人员,你们需要不需要我们帮助?问一问记者朋友,你们能不能将临床缺血的现状向外报道……号召更多的人来奉献爱心?
血液是无法人工制造的医疗资源,无偿献血是自愿参与的公益事业;当所有人都开始任性的拒绝关注献血时,那我们必须学会理性的面对缺血!回到文章的标题:血不是盼来的,血是献来的!我们该如何理解和应对季节性缺血中的“紧平衡”?——以前,我们将季节性缺血称之为“血荒”?有人站出来说这种叫法不科学,于是创造了一个新词语“紧平衡”。血荒不常有,而紧平衡常常有!面对“紧平衡”我们该如何应对呢?其实很简单:丢掉幻想,放弃抱怨,以一种积极务实的心态关注及参与无偿献血。2019年的那一场“血”,已被西安血站的护士下在圣诞节平安夜的晚上;2020年的这一场“血”,即使比以往来得更晚一些,但我们还是希望它下在西安人的朋友圈,为更多的人送去温暖——因为决定这场大“血”的不是自然界,而是我们每个人心中对文明的渴望及对生活的热爱。
备注:上图为陕西省妇幼保健院医生黄哲,至今献血162次,献血量高达数万毫升。
来源:无偿献血宣传科普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