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
基础设施联通水平
成自宜高铁全线开工,成南达万高铁前期工作加快;成资渝、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加快建设;成都至德眉资日开行动车88对,6条城际公交日均客流逾万人次
产业协作共兴进程
设立“成都中欧班列”“蓉欧+东盟国际班列”德阳基地,德阳-成都-钦州港海铁联运班列出口货值超千万美元;天府新区成眉片区合作共建的高新技术转化试验基地完成初步选址;261户成都鞋企转移资阳并投产64户
统一市场体系建设
开通一体化企业登记绿色通道;同城化特大型人才招聘活动提供德眉资需求岗位4927个;成都银行、成都农商银行、华西证券等在3市设立分支机构
协同创新能力
成都“菁蓉汇”“盈创动力”等平台覆盖3市,实现776家机构、1986个产品服务信息互通,3市近60家重点企业与成都高校700余项优质科技成果对接;筹备组建区域技术转移联盟,省市共设7亿元知识产权运营基金
对外开放协同共进
德眉资获批建设自贸区协同改革先行区;成都国际铁路港与省内120个区县建立协作关系;成都航空口岸过境144小时免签停留范围扩展至包括德眉资在内的11市
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成都优质网教资源惠及德眉资118个班级、5551名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信息等同城共享;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异地社保卡服务、就医即时结算实现同城化
宜居宜业生活环境
建立重污染天气预警和空气质量联合会商机制,以及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联防联治机制;毗河供水一期工程实现试验性通水,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增绿面积达到3.57万亩等
什么目的
通过放大各自比较优势,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产业集群和经济共同体,形成整体参与国际国内分工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有何不足
极核带动力较弱,外溢能力不足;交通现代性滞后,互联互通不足;公共服务总体水平偏低,宜居优势不足;主导产业缺乏协作,国土空间布局整体性较弱……
怎么突破
在加快推动同城化立体交通体系建设、协同推进产业生态圈建设、有序推进公共服务共享、大力推进功能平台相互开放、协力推进生态环境联防共治五个方面着力突破。
2月25日,成德眉资四城共赴一个“云会议”——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四城相关负责人分别在自己所在城市,相聚云端,共谋一件大事:共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成都都市圈,做好成德眉资同城化起步工作,推动同城化发展成势见效。
从协同发展,到一体化发展,再到同城化发展,四城将进入往来密切、资本互投、交通方便便捷、公共服务共享、基础设施同网、政策机制统筹的区域发展新阶段——共建成都都市圈。
四川在线记者 李秋怡 陈碧红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圈”
“同城化,并非是简单的一体化,而是对一体化的突破。”有关人士认为,同城化作为区域协调发展上的跃进,代表着城市间区域合作最紧密、最高级的形态。
国外看东京——东京都市圈作为典型的组团式网络化发展模式,经过五轮规划建设,渐次推动人口、产业以及城市功能的网络化布局。目前,东京都市圈城镇化率达到90%以上,构建起一个人口达3700万、经济总量达1.7万亿美元的世界级大都市圈。
国内看长三角区域——作为典型的中心城市引领型都市圈,经过近40年的努力,已形成以上海为龙头,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宁波都市圈为次极,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城镇体系。呈现出经济社会发展全国领先、科技创新优势明显、基础设施联通、生态环境共保、公共服务共享、城镇乡村协调的发展局面。
落脚到成都都市圈,“就是要通过放大各自比较优势,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产业集群和经济共同体,形成整体参与国际国内分工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在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相关负责人看来,成德眉资四市人员交往、经济联系最为密集,地理区位、产业基础、创新活力具有明显优势。
有了这个圈,才能更好唱好“双城记”,成德眉资同城化,正是做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之“西核”的主战场。而且四市作为一个整体,才能在国家层面获得更大支持,“一干多支”的引领作用才会更加突出。
我们为什么需要这个“圈”
然而,一组数据,却也显示了成都都市圈的“不足”:作为成渝双核之一极,2019年成德眉资四市经济总量为2.15万亿,与重庆相差0.25万亿;成都都市圈面积是东京都市圈面积的2.5倍,但经济规模却只有其1/6……
总体来说,同城化发展、都市圈建设还处于极核带动集聚向协同建设转型的较初级阶段,基础条件还较薄弱。
极核带动力较弱,外溢能力不足。成都在产业带动力、创新辐射力、资源集聚力等方面有很大提升空间,还在突破自己的圈层发展模式,没有更多能力去外溢辐射周边。
交通现代性滞后,互联互通不足。铁路动车公交化处于起步阶段,轨道交通“同城同网”尚未实现,高速公路通行能力不足,区域快速通道尚处于起步阶段,物流人流还处于点对点的阶段,交通现代网络化、一体化程度是最亟待解决的问题。
公共服务总体水平偏低,宜居优势不足。
此外,主导产业缺乏协作,四市对产业链成长规律和国际市场竞争规律的认识还有待形成共识;国土空间布局整体性较弱,主动协作存在不足,目前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普遍存在。
打破空间的“藩篱”,放大带动效应,共同撑起中国增长“第四极”,显示出建设成都都市圈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怎么“画”好这个“圈”
尽管推动同城化发展的难度不小,但随着成德眉资四市加快构建全面合作框架,细化确定首批265项重点任务,并以“清单制+责任制”项目化组织落实,各方在设施互通、产业协作、市场共建、协同创新、共促开放以及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保共治等领域取得了积极进展。
“加快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要把握时序度,优先解决最急需改进的短板,优先着力有市场驱动力的领域,优先推进让人民有获得感的事项,项目化、清单化推动工作落地,让同城化建设尽快取得成效。”对于下一步如何发力,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相关负责人提出,应当在加快推动同城化立体交通体系建设、协同推进产业生态圈建设、有序推进公共服务共享、大力推进功能平台相互开放、协力推进生态环境联防共治五个方面着力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同城化建设,还将以成德眉资“三区三带”空间规划为引领,在若干交界地区和若干公共服务领域率先打造示范区,以点带面逐步推动同城化。
利用“一个点”,撬动“一整片”。同城化的基础是同心同向、互惠互利,都市圈的优势是分工协作、共建共享。共画一个圈,画好一个圈。四城正务实开局。
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带
将依托天府国际机场,重点围绕成都空港新城与资阳临空经济区,共筑龙泉山东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16项重点合作任务指明方向
四川在线记者 蒋君芳
围绕着正在建设中的新机场,成都天府国际空港新城的建筑工地早早忙碌了起来。2月27日,记者从成都天府国际空港新城管委会获悉,截至目前,空港新城88个在建项目已全部复工。
“空港新城因新机场而生,也将因新机场而兴。”成都天府国际空港新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全球新枢纽经济领航者”的产业定位,空港新城将依托航空港重点发展外向型经济,着力打造高端化、国际化、特色化的现代临空产业体系。
从空港新城一路向东,资阳临空经济区也在紧盯着临空产业经济这块“蛋糕”。疫情防控期间,资阳临空经济区围绕临空制造业和都市新兴服务业“2+7”产业体系,突出政企联合招商、专业招商,多渠道整合资源,收集研判项目信息。
目标相似的两地,既是竞争关系,更是合作关系。去年10月,成都天府国际空港新城与资阳临空经济区签署《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一区两片”同城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从5个方面提出了16项重点合作任务,为临空经济区“一区两片”同城化发展工作指明方向。成都天府国际空港新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双方将以优化区域功能布局为引领,全力推动“一区两片”同城化发展在区域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布局、政策协同等方面取得突破,积极探索成资临空经济区同城化发展新路径,推动区域整体高质量发展,共建全域一体、产城共兴的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
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
将发挥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引领作用,共建智能制造和现代物流产业生态圈,共同发展适铁适欧出口型加工制造业集群,吸引外资,发展对外贸易等
成德联手打造“铁路双枢纽”
四川在线记者 陈碧红
“目前,德阳-成都-钦州港海铁联运班列出口货值已超千万美元,两地加快推进国际班列共开的成效逐步显现。”2月27日,成都国际铁路港相关负责人在提及对外开放通道建设时,谈到了这样一组数据。
以国际班列和铁路口岸为依托,成德两地合作正不断走向深入。去年5月,成都国际铁路港与德阳国际铁路物流港签署合作共建协议书,共建姊妹园区。一方面,通过产业分工、口岸共享等措施,双方共同打造“蓉德欧枢纽”和“内陆亚欧新门户”,推动成都国际铁路港和德阳国际铁路物流港实现功能互补、错位发展;另一方面,按照班列共建共享的思路,双方在德阳国际铁路物流港挂牌“成都中欧班列德阳基地”和“蓉欧+东盟国际班列德阳基地”,共同打造面向欧洲和东南亚的“铁路双枢纽”。
自合作以来,德阳机器类、塑料橡胶制品类、化工类等产品,陆续通过中欧班列(成都)、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往欧洲和东盟地区。数据显示,德阳国际铁路物流港黄许货站去年1-11月铁路运输到发货总量达到99万吨,同比增长17%,外贸不断向好。
两地合作将走向更深更实。成都国际铁路港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双方将在三方面发力,包括:通过打造临港经济发展带,探索一体化运营模式,共建公铁多式联运网络;在德阳黄许建设物流园区,持续扩大“进出口结算在港区,生产基地在市州”的产业合作范围。推动成德两市资本互投,共建成德产业合作园,打造临港高端智能制造产业集群。推动区域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合作模式等。
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带
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带,将依托天府新区,以“双流-新津-彭山-眉山”发展轴与天府大道发展轴引领带动两市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
“成都研发+眉山制造”合作升级
四川在线记者 陈碧红
最近几天,位于天府大道中轴线上的联想叠云创新科技园创新中心项目,正在抓紧收尾工作。不久以后,这个落户在天府新区眉山视高区域的省级重点项目就将陆续投用。
作为2019年眉山引进的重大项目,联想叠云创新科技园项目落户之初,就被各方寄予厚望:项目计划总投资80亿元,将主要建设“两中心、两基地、一示范社区”,即企业级创新中心、创新创业孵化中心、联想云电脑制造基地、联想系企业总部基地及智慧示范社区。该项目的入驻,无疑将为当地快速引入联想系及其上下游关联企业,为建设千亿规模高科技产业集群打下坚实基础。
不过,项目虽落地眉山,但却与成都紧密相连。地理位置上,联想叠云创新科技园距离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仅2.3公里;产业关联上,将与联想在成都布局的相关研发中心形成互动,推动“成都研发+眉山制造”合作升级,为成眉产业同城再添“一把火”。
联想的“双城记”,只是成眉两地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开展合作的一个切片。当前,两地正以天府新区的发展建设为契机,共同谋划建设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带,促成一个个项目落地落实。
“成眉两地正沿着天府大道这一城市中轴线开展更多合作,沿线基础研发、成果孵化与转化应用等创新资源正加速聚集。”天府新区眉山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依托联想叠云创新科技园、华为大数据中心等项目打造的天府大道科创走廊,依托眉山信利高端显示等项目打造的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等,都将为成眉两地高新技术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