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前锋:凝聚法治力量 打造幸福家园

来源:广安新闻网

凝聚法治力量 打造幸福家园

——前锋区五年发展纪实(九)

①治安巡逻。②交警宣传交通法规。③村民观看法治文化墙。④网格员在社区走访。⑤庭审现场进社区。
航拍的前锋新城。

平安,是百姓的期盼,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是社会和谐有序、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

近年来,前锋区委区政府坚持把扫黑除恶、提升“一感两度两率”作为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抓手,着力构建高效、和谐的平安建设新机制,不断夯实平安前锋建设基础,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加快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前锋。

A

力斩黑恶毒瘤  维护社会稳定

“黑社会性质组织”“恶势力”犹如社会毒瘤,危害社会和谐,严重侵害老百姓的幸福安康指数。黑恶不扫,社会难稳;黑恶不除,民心难安。

自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前锋区专门成立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要求全区上下按照中、省、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决策部署,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主动研究、主动部署、主动过问扫黑除恶工作,并结合工作需要,下设侦查打击、重大案件协调、“打伞”问责、软弱涣散基层组织治理、宣传和舆论引导5个专项组,抽调相关部门精兵强将集中办公,确保专项行动有序开展。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不仅是一场政法部门与黑恶势力的斗争,更是一场全民战争。

“如果发现有‘黑恶势力保护伞’或‘村霸’,请立即向公安机关提供线索……”9月11日,广兴镇寨坪村第一书记利用广播广泛发动村民检举、揭发涉黑涉恶犯罪线索。

不仅如此,今年以来,前锋区还要求各辖区民警充分利用乡镇逢场天,大力开展“扫黑除恶进农村”集中宣传活动,向广大农村群众广泛宣传打击黑恶势力的有关法律常识,宣传党和政府打击黑恶势力的坚定决心,鼓励引导大家遵纪守法,积极踊跃揭发检举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线索,营造出全民参与扫黑除恶的浓厚氛围。

截至目前,该区已集中开展宣传28次、设置大型户外广告30余幅、悬挂横幅标语520余条、发放宣传手册2万余册、发放宣传资料20万余份;充分利用微信、微博和网站、沿街LED、农村“村村通”广播宣传和解读法律法规3260余条;印发扫黑除恶宣传册3000册、宣传画1万张、明白纸5万份。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是一项系统工程。为推动全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发展,前锋区聚焦群众反映最强烈、最深恶痛绝的各类黑恶势力犯罪,把扫黑除恶与反腐“拍蝇”、基层组织建设、综合整治结合起来,重拳出击,深挖彻查,严厉打击各种涉黑涉恶违法犯罪。

针对排查出的问题,该区公安、住建、国土等职能部门相互配合,依法严厉打击各类黑恶势力,坚决筑牢防黑防恶堤坝。目前,全区已侦办涉黑恶案件7件,拘留20人;提起公诉6件,批捕20人;审结4件;倒排确定软弱涣散村党组织16个,坚持思想教育和组织整顿相结合,逐一建立整顿台账;立案党员干部涉黑恶案件3件3人。

B

加强法治建设  营造和谐环境

近年来,前锋区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开展了创优发展环境“十大”行动,妥善处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扎实抓好区域稳定工作,严格落实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集中解决信访老案积案,主动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切实维护全区社会稳定。

“经济快速发展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建设法治前锋,归根到底是要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群众营造和谐安定的良好环境。”该区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该区坚持把源头防范作为首要任务,守住稳定第一道防线,从源头上预防、减少不稳定因素和矛盾纠纷。仅2017年,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54个,成功处置群体性闹事苗头80余件;开展信访难案积案“清仓行动”。由区级领导带案下访,运用“三上两下”(即上领导、上强手、上手段,下一线、下本钱)的工作方法,促使陈年老案“清仓见底”,化解重大疑难信访案件。广泛听取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传达政策信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全面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

该区坚持把平安建设作为第一目标,不断提升综合治理水平。作为全省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试点区,该区已完成区乡两级11个与社区25个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目标完成率100%;完成村综治中心建设170个,完成率83%。集中排查整治危爆物品、寄递物流、治安乱点,及时消除隐患。开展利剑系列、“三打击一整治”、打击“盗抢骗”等专项行动,成功破获一大批大案要案。

各政法综治部门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入推进平安前锋建设,突出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有效打击犯罪,排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全力构建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平安环境和法治环境。

该区公安部门构建“打、防、控”一体化治安防控体系,采取动态巡逻与设卡蹲守相结合、车巡与步巡相结合、公开巡逻与便衣巡逻相结合的方式,对城区实行24小时全天候巡逻防控。

群众的安全感不仅来自于无私奉献的公安队伍,还来自于前锋区打造的“科技防控网”“网格巡防网”。该区在全区各重点部位、重点单位、重点路段都安装了电子监控,实现人防、物防、技防的有效对接。目前,共改造升级268个高清探头,接入“雪亮工程”监控417个,北斗、图侦、PGIS系统相继投用,立体防控体系成效显著。

区司法局不断完善创新重点人群管控手段,维护社会安宁稳定。结合新区实际出台了《前锋区关于进一步做好社区矫正工作通知》《前锋区社区矫正工作考核办法》《前锋区社区矫正应急处置预案》等规范性文件,建立社区矫正信息管理平台;在“六五”普法规划实施期间,制定《前锋区“六五”普法工作规划》,超前谋划“七五”普法规划,切实结合中省市精神,提出加强法治宣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与普纪普规相结合,与法治实践相结合的“四结合”普法思路,推动全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

2017年,前锋区荣获“全省无邪教创建示范区”“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区”称号,平安建设群众满意度测评再列全省前列、全市第一。区法院被表彰为全省信息工作先进集体。区公安分局在全省公安工作综合评价中排名第48,全市第1。

C

创新管理手段  提升服务水平

今年8月的一天,网格员李婷像往常一样在自己的网格走访巡查,当她巡查至宏前大道七期安置房2号楼下时,突然看到6楼窗户飘出大量浓烟。她迅速意识到,应该是住户家中着火了。“快,拨打119。”与此同时,李婷迅速切掉了整栋楼的天然气总阀门和电源开关,并在网格系统上找到户主电话,通知他立马回家。

“要不是网格员,我的家就完了,还会给周围邻居造成损失,实行网格化管理很有必要,给我们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该户主表示。

“幸好发现得及时,没有人员受伤。这也提醒我今后要加强对辖区内治安隐患的排查。”李婷说,今后要进一步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宣传工作。

在前锋区,像李婷一样的网格员还有很多,他们的职责就是为辖区居民服务。“通俗点说,网格员是‘活地图、活户籍、活档案’,要是遇到自己不能处理的问题,我就向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站报告。”李婷说,网格员的工作量大且繁杂,不仅需要身在岗,还需要心到位,真真切切地“身”入网格,第一时间了解群众诉求,及时解决群众的困难问题。

在深入推进安全社区创建工作中,前锋区在全市率先建成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划分城镇(社区)网格75个,农村网格222个。目前,已建立了网格员——村(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站——乡(镇、园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区网格化服务监管中心“四位一体”管理体系,基本实现“小事不出网格”“中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镇区”的目标。

小网格织成大平安。在网格化服务体系取得一定实效的基础上,前锋区积极探索,深入研究,打破传统管理模式束缚。一个最初由中国移动与当地政法系统联合打造的信息平台在前锋区铺展开来,它将信息技术与网格化管理结合,构建起了“十户联防 通讯手机 互联网”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建立了“6995”智慧乡村联防互助平台。

“多亏了社区巡逻员和‘6995’平安互动平台,不然那天我就要上当受骗了。”日前,家住中城社区的69岁李婆婆碰到一个年轻人说可以免费帮她家修水管,可修好了不但没有免费,修理费还要得很高。在她不知道怎么应对时,拨打了“6995”,不一会儿社区巡逻员就来了,还帮她拆穿了骗子的行骗行为。

“就像‘烽火台’式的信息传递,变‘一对一’通话为‘一对多’的呼叫,有啥事只要拨这个号,第一时间大家都知道。”前锋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说,现在该区把农村派出所民警和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也编入群组,“6995”的功能也从农户互帮拓展到了生产互助、警民互动等多个方面。

近年来,前锋区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人人参与、整体规划、资源整合、动态评估、长效运作”的工作模式,有效整合维稳、综治、信访、公安、司法、卫计等各部门资源,扎实推进平安前锋、法治前锋建设,为前锋区绿色发展、特色发展、转型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D

推进资源整合  化解社会矛盾

近日,木匠工人谌伦洲来到前锋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寻求帮助。

原来,今年初,谌伦洲在一个工地做工,工资结算时,包工头只给了他一张1000元的欠条。几个月过去了,包工头拒不履行还款义务。为此,谌伦洲找到前锋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帮忙调解。了解情况后,不到一天时间,前锋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人员就帮他协调解决了工资欠款的问题。

像这样的事情,几乎每天都在前锋区各人民调解委员会上演。

近年来,前锋区充分整合资源,努力融入“大调解”格局。重点开展“公调对接”工作,与公安派出所合作打造驻派出所调解工作室,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基础作用、行政调解的职能作用;通过调研理清全区人民调解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深化人民调解工作,发挥人民调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加大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今年上半年建成前锋区首个个人专业家调解工作室--李福炳调解工作室。并在该区大调解协调中心指导下,建立完善了全区10个中小学校人民调解委员会、8个医院人民调解委员会、1个工业园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同时组建了前锋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

调解机构的建设,有效化解了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同时,该区还大力开展“七五”普法,着力构建全民普法新格局,做到让群众知法懂法,减少矛盾的发生。

近日,前锋区总工会工作人员深入工业园区各轻纺企业开展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活动,不仅增强了企业职工的法律维权意识、守法观念和劳动者的维权意识,还有效预防和减少了劳动争议案件的发生。

该区通过制定“法治创建”工作方案和“法律七进”工作要点,建立健全“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度,打造了“上下联动、部门联动、责任联动”大普法新格局。通过推动普治并举,将“法律七进”与基层法治创建统筹结合,做到在进基层中促进创建,在创建中增强法治效果。创新开展了“1 4 10”法治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大力开展普法宣传活动。组建了“七五”普法讲师团,共开展“法律七进”巡回讲座50余场次。组建了法治宣讲队,深入全区各行各业开展法治宣传70余场次,惠及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负责人、人民群众近4万人。


编辑:田旭 发布时间:2018-09-21
往期回顾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