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广安读天下》
每晚20:30—21:00与您相约浩瀚书海,共读经典
“书香广安·全民阅读”
让我们一起用声音
点亮阅读之灯、开启书香之门
我在广安读天下,邀您一起多读书、读好书
陪您畅游书海中的每一段美好时光
清代学者申居郧在其所著的《西岩赘语》中提到:读书之处,不可久坐闲谈。大意是,读书学习的地方,不应该久坐闲聊,虚耗大好时光。
这是一个治学的名句,非常适合读书人以此自督自励。读书就应该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抓紧时间读书,最大程度提高读书的效率。此外,即便自己不读书,也要约束好自己,不要在别人读书的场合玩耍、闲谈,或做些其他与读书无关的事,以免打扰他人读书,浪费他人的读书时光。因此,该名句常被一些治学严谨的学者书于读书之处,流传于他们的言谈话语之中,既警醒自己不要在读书场合浪费时间做与读书无关之事,又提醒他人保持安静,不要打扰自己读书。那些不知珍惜时光,蹉跎岁月的人,当引以为戒。
《道德情操论》之论人类情感变化无常的最终原因
——亚当·斯密
行为结果的好坏,对行为者或其他人的情感所产生的影响就是如此;命运就是如此主宰着世界,并在我们极不情愿看到它发生作用的地方不断地施加影响,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指导着人类判断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品行;人们历来都抱怨说,世人习惯根据行为的结果而不是根据行为的动机来判断他人的行为,如果以此作为衡量行为标准的话,人们将会对美德失去信心。每个人都认同这样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格言:既然事情的结果并不取决于行为人,那么它就不应该影响我们对他人行为的功过和得体与否而产生的情感。可是一旦我们自己成为当事人,就会发现在任何一种情况下,我们的情感都很难受到这一公正原则的引导。任何行为产生的令人高兴或令人不快的后果,不仅容易使我们对审慎行事产生或好或坏的看法,而且几乎总会激发我们的感激或怨恨以及我们对行为动机的功过意识。
然而,当造物主将这种情感变化无常的种子植入人心时,就像在其他所有情况下一样,似乎有意安排好了要让人类幸福美好。如果仅仅是有伤害的企图或者是恶毒的情感就激发了我们怨恨,那么,假设我们怀疑或相信某人怀有这种企图或情感,即使他从来没有付诸任何行动,我们应该都能感受到对他产生的愤怒之情。情感、想法和意图,都会成为惩罚的对象;如果人类对它们的愤怒像对行为的愤怒一样强烈;如果在世人的眼中,这种并没有付诸任何行动的卑劣想法会像卑鄙的行为一样,能让人产生同样的报复心理,那么每个法庭都将成为名副其实的裁判所。那么,即使是最无辜、最谨慎的行为也没有安全感可言,因为人们依然会怀疑这些行为是否出于邪恶的愿望、不良的想法和不良企图。一旦这些行为与邪恶行为一样激起人们同等程度的愤怒,一旦邪恶的意图和邪恶的行为一样激发人们的憎恨,它们同样会使人遭到惩罚和怨恨。所以,只有实际作恶的行为或企图作恶的行为,以及令我们直接为之感到恐惧的行为,才会被造物主变成人们认可的惩罚和愤恨的恰当对象。情绪、意图和感情,虽然人们是非常冷静、非常理性地根据这些来评判人类行为的功与过,但是人们内心深处那个神圣的法官还是将它们置于人类管辖范围之外,留给造物主这个无可争议的法庭去认定。因此人终其一生只能因为其行为遭受惩罚,而不能因为其所怀有的动机和意图接受惩罚;这一有关正义的必要法则之所以得以建立,就是因为在判断功与过时,人类情感存在既有益且有用的变化无常现象。这种说法乍一看来显得荒唐无稽、难以解释,但是只要细致观察就可以发现,每一种人性都同样展现了造物主的庇护和眷顾,甚至在人类的软弱与愚昧之中,也体现了上帝的智慧与仁慈。这一切都令人类无法不表示钦佩。
人类情感变化无常也并非毫无用处。正因为这种变化无常,使得那种想给人帮忙却没能如愿的企图中所体现的优点,以及更多的好意和良好的愿望所蕴含的优点,都显得不那么圆满;人生来就要有所作为,必定会努力发挥其各种才能,以促使其自身和他人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从而有利于促进全人类的福祉。他决不会满足于消极懒惰地表现仁慈之心,也不会幻想自己就是人类的朋友,因为他衷心希望的是全世界的繁荣昌盛。造物主教导人们,必须殚精竭虑地实现自己确立的目标,否则就无法令自己和他人满意,也无法获得众人的最高赞扬;造物主也令他明白,一个人倘若没有做过一件功德圆满的事情,光凭善良的愿望是很难获得世人的高度赞扬的,甚至都无法获得自己的高度肯定。一个人即使言谈举止表现得极为公正、极其高尚、最为宽容大度,如果从来没有完成一次重大行动,就不可能有资格获得丰厚的报答;哪怕他可能只是因为没得到帮助他人的机会才会无所作为。我们甚至可以拒绝给他任何奖赏而不会遭到任何非议,甚至还可以问他:“你有何作为吗?”“你做了什么实实在在的好事,使你有资格获得如此丰厚的回报?我们敬重你,爱戴你,但我们并不亏欠你什么。”对那些因为没得到助人的机会才没能真正行善的人,如果真的去报答他们那种潜在的美德,给予他们荣誉和职务升迁,这从某种意义上说虽然是应该的,但坚持这种做法却是不合宜的,因为荣誉和升迁是非凡善行的结果。同理,在没有实际犯罪事实的情况下,如果仅仅因为当事人内心抱有犯罪的动机而对其施加惩罚,也是最傲慢和最野蛮的做法。善良的情感似乎只有在其付诸行动的时候才值得最高的赞扬;如果一直等着却不及时行动,到后来几乎就变成罪过了。反之,恶毒的情感通常是不假思索就被立马化为恶意的行径了。
尤其重要的是,出于无心所做的坏事无论对于行为者还是对受害者来说,都应该被视为一种不幸。所以,造物主告诫人类必须尊重同胞的幸福,必须小心谨慎,以防无意伤害他人;一旦他无意之间不幸成为给他人带去灾难的帮凶,就必须时刻准备迎接对方针对自己发泄的那种野兽般的强烈愤恨。根据古代异教徒所信仰的宗教,奉献给某个神明的圣地是不能随便践踏的,只有在神圣而且必要的时候才允许进入,如果某人随便踏进这块圣地,即使他出于无知,自他踏进圣地的那一刻开始,他就成了一个罪人,直到其完成适当的赎罪之前,都会招致那位神力无穷、凡人不能见到的神灵的报复。所以,造物主凭着他的智慧,以同样的方式,为了保每个清白无辜之人的福祉,给每个人都指定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圣地,保护起来不允许他人接近,甚至还防范有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无意侵犯。如果有人无意造成了侵犯,就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以弥补自己的过失。一个善良之人,如果出于疏忽大意而造成他人的意外死亡,即使他没有罪,也会觉得自己需要赎罪。终其一生,他会将这次意外看成是落在自己身上最大的不幸。如果受害者家庭贫寒而他自己的生活状况还可以,他会毫不犹豫地承担起保护受害者家人的责任,而且觉得他们即使没有其他功劳,也有资格获得他的疼惜和爱护。如果受害者家庭条件还不错,他也会想尽办法认错,表示悔恨和悲伤,竭尽所能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而且又能为他们所接受的善行,以便为所发生的事情赎罪;同时还会尽可能去抚慰他们那虽然不公却属于自然流露的怨恨之情,以弥补自己对他们造成的虽属无意却很重大的伤害。
一个无辜之人有时偶然也会受人误导而犯下一些过失,如果这是他自觉地有意为之,他就会受到公正的也是最严厉的指责。此时他所承受的痛苦,会令人想起古代或当代戏剧里最吸引人的几幕场景。正是这种虚妄的负疚感,如果允许我这样说的话,构成了希腊戏剧故事中俄狄浦斯和裘卡斯塔的全部不幸;造成了英国戏剧中蒙尼米亚和伊莎贝拉的全部不幸。虽然他们几人没有任何一个犯了哪怕是最轻微的罪行,却全部饱受了赎罪的煎熬。
但是,即使所有这些看起来都是情感变化不定的结果,然而,如果个人并非出自本意却不幸做了坏事,或者没有做成他有意想做的好事,造物主也不会令他的无辜全然得不到慰藉;也不会令他的美德得不到丝毫回报。此时,他会从这句公正的警世格言中获得宽慰:那些并非取决于我们行为的事件,不应该削弱他人对我们应有的尊敬。他会激发自己内心高尚的情感和坚定的意志,尽力不要根据自己目前的面貌来看待自己,而是以自己应有的面貌来看待自己;并且他要表现得一如自己的良好意愿获得了成功;即使退一万步来说,自己壮志未酬,那也要以坦然的目光来看待自己;只要人类的情感是正直公平的,人们甚至会与自己达到高度的一致,从而以应该看待自己的那种眼光去看待自己。那些比较正直而且内心善良的人,就会完全认同他如此努力坚定地追求自己的初衷;他们也会表现得宽宏大度,心灵高尚从而纠正自己人性中反复无常的情感,尽力以相同的眼光来看待他那没能如愿以偿的高尚行为。哪怕是对那些没有做出任何巨大努力就获得的成功,他们也会以包容和善意的眼光去看待。
《杨绛先生的读书苦乐》
——本文来源于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读书的方法与艺术》
读书钻研学问,当然得下苦功夫。为应考试、为写论文、为求学位,大概都得苦读。
陶渊明好读书。如果他生于当今之世,要去考大学,或考研究院,或考什么“托福儿”,难免会有些困难吧?我只愁他政治经济学不能及格呢,这还不是因为他“不求甚解”。
我曾挨过几下“棍子”,说我读书“追求精神享受”。我当时只好低头认罪。我也承认自己确实不是苦读。不过,“乐在其中”并不等于追求享受。
这话可为知者言,不足为外人道也。
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地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
不问我们要拜见的主人住在国内国外,不问他属于现代古代,不问他什么专业,不问他讲正经大道理或聊天说笑,都可以挨近前去听个足够。
我们可以恭恭敬敬旁听孔门弟子追述夫子遗言,也不妨淘气地笑问“言必称‘亦曰仁义而已矣’的孟夫子”,他如果生在我们同一个时代,会不会是一位马列主义老先生呀?
我们可以在苏格拉底临刑前守在他身边,听他和一位朋友谈话;也可以对斯多葛派伊匹克悌忒斯)的《金玉良言》思考怀疑。
我们可以倾听前朝列代的遗闻逸事,也可以领教当代最奥妙的创新理论或有意惊人的故作高论。
反正话不投机或言不入耳,不妨抽身退场,甚至砰一下推上大门——就是说,啪地合上书面——谁也不会嗔怪。这是书以外的世界里难得的自由!
壶公悬挂的一把壶里,别有天地日月。每一本书——不论小说、戏剧、传记、游记、日记,以至散文诗词,都别有天地,别有日月星辰,而且还有生存其间的人物。
我们很不必巴巴地赶赴某地,花钱买门票去看些仿造的赝品或“栩栩如生”的替身,只要翻开一页书,走入真境,遇见真人,就可以亲亲切切地观赏一番。
说什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连脚底下地球的那一面都看得见,而且顷刻可到。
尽管古人把书说成“浩如烟海”,书的世界却真正的“天涯若比邻”,这话绝不是唯心的比拟。世界再大也没有阻隔。佛说“三千大千世界”,可算大极了。
书的境地呢,“现在界”还加上“过去界”,也带上“未来界”,实在是包罗万象,贯通三界。而我们却可以足不出户,在这里随意阅历,随时拜师求教。
谁说读书人目光短浅,不通人情,不关心世事呢!
这里可得到丰富的经历,可认识各时各地、多种多样的人。
经常在书里“串门儿”,至少也可以脱去几分愚昧,多长几个心眼儿吧?我们看到道貌岸然、满口豪言壮语的大人先生,不必气馁胆怯,因为他们本人家里尽管没开放门户,没让人闯入,他们的亲友家我们总到过,自会认识他们虚架子后面的真嘴脸。
一次我乘汽车驰过巴黎塞纳河上宏伟的大桥,我看到了栖息在大桥底下那群拣垃圾为生、盖报纸取暖的穷苦人。不是我眼睛能拐弯儿,只因为我曾到那个地带去串过门儿啊。
可惜我们“串门”时“隐”而犹存的“身”,毕竟只是凡胎俗骨。我们没有如来佛的慧眼,把人世间几千年积累的智慧一览无余,只好时刻记住庄子“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名言。
我们只是朝生暮死的虫豸(还不是孙大圣毫毛变成的虫儿),钻入书中世界,这边爬爬,那边停停,有时遇到心仪的人,听到惬意的话,或者对心上悬挂的问题。偶有所得,就好比开了心窍,乐以忘言。这个“乐”和“追求享受”该不是一回事吧?
本栏目面向所有听众征集投稿
如果您想投稿原创文字稿件(诗歌散文皆可),请发送电子文档至邮箱1571801920@qq.com,投稿请注明作者姓名(或笔名)及联系电话。
如果您想加入广安朗读者队伍或者您想推荐经典好书(美文),请联系QQ:944143672或微信号:Hu33449988。
我们对原创稿件有一些要求,希望您理解与支持:
1、来稿内容题材不限,但不得含有任何违法内容;
2、文稿不拘泥体裁,相同内容请勿反复投稿;
3、作者需保证作品的原创性,若因侵权造成的纠纷,由投稿人自行承担;
4、所有稿件一经采用,均被视为自愿许可广安市广播电视台及其下属媒体免费使用,我们承诺仅作文学交流及展示使用,绝不用于盈利并在使用过程中及时声明作者姓名(或笔名)。
详情咨询:0826-2341012或留言至微信公众号“广安广播”。
《我在广安读未来》(一百一十三) |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我在广安读未来》(一百一十二) |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落实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战略部署
《我在广安读未来》(一百一十一) |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新时代新征程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行稳致远
《我在广安读未来》(一百一十) |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支撑
《我在广安读未来》(一百零九) | 全面发展协商民主——加强党对协商民主的领导
《我在广安读未来》(一百零八) | 全面发展协商民主——深刻把握全面发展协商民主的重点工作
《我在广安读未来》(一百零七) | 全面发展协商民主——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优势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