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蚕桑之乡”的蝶变之旅

来源:广安新闻网
(原标题:“中国蚕桑之乡”的蝶变之旅)

一丝千万缕  追溯到清朝

历经兴与衰  破茧再成蝶 

image.png

据武胜县志记载,武胜栽桑历史悠久,养蚕起源于清朝嘉庆年间。

上世纪90年代初,武胜农村几乎家家户户栽桑养蚕,年产干茧2000余吨。然而,随着随着蚕丝价格下浮,武胜蚕桑产业逐渐萎缩。

image.png

历经兴与衰,武胜依托悠久蚕桑发展历史所沉淀的产业基础和群众基础,坚持龙头带动示范引领,蚕桑产业再次绽放绚丽的华彩。2019年,中国蚕学会授予广安武胜县“中国蚕桑之乡”称号。

武胜县蚕桑现代农业园区规划面积1万亩,是省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现有标准化蚕桑基地9500亩,总产值3.1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万元以上。

image.png

标准建设、全链发展。坚持统一品种引进、统一土地调形标准、统一栽植标准、统一蚕棚建设、统一小蚕共育,实现全过程标准化生产,通过做强蚕桑基地、做精丝绸加工、做优品牌营销、做靓桑旅产业,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龙头引领、科技支撑。以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安泰茧丝绸集团公司为引领,建设高标准种植基地,建立蚕茧保护价收购机制,为蚕农提供蚕具、物资、技术扶持,带动农户发展蚕桑产业;以西南大学、省农科院等为依托,建设院士专家大院,为园区提供全方位技术指导和服务。

image.png

种养循环、绿色发展。大力推行“桑+蚕”“桑+蚕+鱼”“桑+蚕+禽”等种养模式,以栽桑养蚕为基础,配套林下养殖,提高产业综合效益;全面推行绿色防控,开展桑枝、蚕沙等废弃物综合利用,开发桑枝菌、有机肥等系列产品。

联农带农、助农增收。全面推广“家庭农场+企业”“专业合作社+企业”“农户+企业”发展模式,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带动4000余农户参与产业发展、分享增值收益。

 image.png


编辑:lihonggang 发布时间:2020-08-26
往期回顾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