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种业创新,实现农业绿色生产成为省内专家的共识。我省将在现有优质的基础上,解决水稻节水抗旱、重金属镉的低积累等问题,实现绿色生产
●绿色种植不仅能保证食品安全,还能提升大米口感。下一步以蛋白质含量为切入点,减少氮肥施用,降低稻米蛋白质含量,改进食味,提升价值和效益
“大米好不好吃,其实绿色种植是关键。”日前,在四川省第三届“藏粮于技”院士讲堂暨首届天府国际种业高峰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的这番发言,引发与会者对农业绿色发展的思考。
聚焦粮食安全、育种创新等话题,当天,两院院士与种业界专家学者等为种业振兴建言献策,“绿色”成为会场的高频词。种业振兴究竟可以围绕“绿色”做好哪些文章?
育种攻关新方向:培育绿色超级稻
作为论坛发言的首位嘉宾,张启发的发言题目是《新时期的稻之道》。“我国稻米产业正在经历什么事情,育种的方向在哪里……”一连串发问之后,答案娓娓道来。
一看现状。我国农业资源环境负担沉重,“长期以来,我国以占世界8%的耕地面积,养活了20%-22%的人口,但施用了35%以上的农药化肥。”
二问需求。我国稻米产业正经历由数量驱动向品质驱动的变革。过去群众关心的是吃饱,现在还要吃得好。张启发说,随着生活品质的提升,群众对稻米品质的要求已转变为安全、美味、营养和健康。
适应新需求,需要农业产业升级,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绿色超级稻应运而生。张启发解释,绿色超级稻就是“少打农药、少施化肥、节水抗旱、优质高产”的绿色水稻品种。近5年,国内各单位选育的具备绿色性状的国审水稻品种16个,省审水稻品种48个,累计推广面积1.59亿亩。
“下一步,还需要依靠遗传资源、基因组科学与技术等,选育推广节肥、节水、抗病新品种。”张启发说,同时加快成熟适用绿色技术、绿色品种的示范、推广和应用。
加强种业创新,实现农业绿色生产也成为省内专家的共识。“要加强育种创新,特别是要在现有优质的基础上,解决水稻节水抗旱、重金属镉的低积累等问题,实现绿色生产,这是我们奋斗的方向。”省农科院副院长任光俊表示。
“十三五”期间,我省筛选出水稻镉低积累资源15份,为镉低积累杂交水稻亲本改良和组合选育提供了遗传基础,省农科院首次培育出“德粳6号”等重金属镉低吸附粳稻品种。此外,我省在重大病虫害理论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筛选鉴定出广谱抗病材料和调控因子,揭示了水稻广谱抗病新机制。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康振生认为,“抗病基因的克隆及抗性机理的深入解析,为在保证作物品质、产量的同时,大幅度提高作物抗病性奠定了基础。”他表示,未来,可加速研发农作物有害生物防控的新技术、新产品,培育抗逆新品种。
农业生产新模式:推广绿色种植和植保
农业绿色生产,说来容易,但推行困难。少施化肥和农药,是否意味着产量和效益降低?
“答案是否定的。”会场上,张启发兴奋地谈起自己的发现,“一些地区推行‘稻渔种养’模式,农民自己就不打农药了。”他把这种模式称为“双水双绿”,就是水稻和水产综合种养,实现一田两产,一水两用,生产出绿色稻米、绿色水产。
近年来,我省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今年全省在10个县整体推进“鱼米之乡”建设,每个县集中连片建设稻渔综合种养基地2万亩以上,提高粮食生产效益。
绿色种植不仅能保证食品安全,还能提升大米口感。“研究发现,大米食味值与稻米蛋白质(氮)含量高度负相关,而稻米氮含量与氮肥用量显著正相关。”张启发说,因此,少施氮肥是大米好吃的关键,“下一步以蛋白质含量为切入点,减少氮肥施用,降低稻米蛋白质含量,改进食味,提升价值和效益。”
围绕农业绿色生产,康振生把目光投向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绿色植保是病虫害防控的发展方向。”
所谓绿色植保就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优先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技术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行为。
他建议,在绿色防控技术方面,可重点采取推广抗病虫品种、优化作物布局、培育健康种苗、改善水肥管理等措施;推广应用以虫治虫等生物防治关键措施,推广昆虫信息素、杀虫灯、诱虫板来防治农作物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