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雪花飘落,总台人居然记录下了五种“声音”?

来源: CMG观察
(原标题:冬奥雪花飘落,总台人居然记录下了五种“声音”?)

还记得几天前观察君向大家发送的一串“数字密码”吗?2、4、9、14、69、47……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冬奥音频团队用一个个数字,展示了声音背后的硬核技术。但声音也并非完全不解风情。今天,我们就来听听雪花飘落的声音。

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期间,总台音频团队的工作核心是将本次盛会的声音完美无缺地记录下来和真实有效地直播出去。目前冬奥赛程已经过半,选手夺冠时的欢呼声,空中回转的风啸声,冰上竞技的摩擦声,想必大家都已经听过。但大家想不想知道雪花飘落的声音是什么样呢?

冬宜密雪,有碎玉声。观察君特意采访了总台专业的雪上项目公共信号制作音频团队,让他们讲一讲雪花的“声音”。

“有点遥远 但很清晰”

image.png

据观察君了解,声音“有点遥远”,是因为团队距离最近的拾音话筒都有几百米远。原来这支音频团队驻扎在张家口赛区的云顶滑雪公园。只看平面图,是不是觉得难度不算太大?但观察君友情提示:这可是在山上!

实景图vs平面图

image.png

云顶滑雪公园的海拔高度超过1800米,最短的赛道也长达100多米。团队与话筒之间,不仅隔着长度,还隔着海拔!而他们的任务,就是拉近观众与声音的距离。声音由远到近,靠的不是心灵感应,而是百米线缆。

我挑着线,你牵着箱,

雪山高高,线缆长长

image.png

手脚并用,爬向雪山之巅!

image.png

看着像上坡,其实是下坡。

往下顺缆线,我在雪中游。

image.png

赛道长,风力强,为让话筒拾声保质保量,无惧风霜,他们把数百个话筒牢牢“种”在了雪地里。以空中技巧赛道为例,纽扣话筒需要先用尼龙绑带扎紧,“埋”在选手起飞的雪台上。选手从跳台起跳,片片雪花落在话筒四周,声音才会如此细腻清晰。

布置话筒分三步:

拉通线路、“绑好”支架、测试效果。

图片

“风声很大 雪花很凉”

图片

李工告诉观察君,发语音的时候,他正在户外,准备骑着雪地摩托奔赴下一个场地。

出发,去场地!

图片

原来这支团队负责空中技巧、雪上技巧、平行大回转和U型技巧共四块场地、五个项目的音频信号制作,而五个项目共用一套转播系统,所以团队每天都需要根据项目转换场地。如果赛程紧张,则需“午间转场”:上午在U型场地制作比赛,下午到空中技巧场地举行演练,晚上再进行赛事直播。

4.0环境声话筒:

空中技巧和雪上技巧,

两条赛道,都靠我“罩”!

图片

观察君了解到,奥运赛事转播有条约定俗成的规矩:所有制作团队需在赛前两小时抵达赛场。所以上午的比赛刚一结束,团队就得抓紧时间收好设备,骑上雪地小摩托,拉着光缆箱,奔赴下一场赛事直播。冷冷的雪花吹拂在脸上,难怪他听到的声音,风这么大,雪这么凉。

光端箱虽重

五人一起肯定能搬动!

图片

“捂太严实 都没听到”

图片

今天“风和日丽”,“温度适宜”,音频团队的工程师告诉观察君,衣服,他们只穿了四层而已:保暖内衣、轻羽绒服、抓绒外套和OBS工作服。天气“好”怎么还穿这么多?不是壮士不抗冻,而是天气实在冷,最低温度可达零下三十度,如果赶上三到四级寒风,穿着棉衣棉裤也得打怵!

nice~

图片

下面来做道幽默测试题:说,要在冰天雪地中进行室外仪器操作,总共分几步?

三步!第一步,把手套带上捂热手;第二部,摘下手套徒手上阵;第三步,同时使用“搓手”和“呵气”两大“祖传”绝技。

即便是平时需要散热的光端箱,

在崇礼也要穿上口罩“棉袄”。

图片

冰天雪地,路滑易摔。赛道坡度有些陡,上坡需冰爪辅助,下坡顺势滑下更需小心。铺设一次设备,至少需要一个小时,团队成员们裹着层层棉袄,拉着箱箱设备,流出滴滴汗水,结出层层冰霜。

看到他们脚下的雪爪了吗?

图片

面朝天然大“滑梯”,滑,还是不滑,这是个问题。

图片

“是在脑中‘蹦迪’的声音”

图片

震撼音效的背后,三维声起了大作用。本届冬奥会的公共信号音频制作启用三维声标准,声音格式为5.1.4。“5.1”即是环绕声,它由左前、右前、中置、左环、右环和一个超低音声道构成,“4”即是沉浸声,由安装在高处的一圈环绕音箱产生,不同的声音从不同的喇叭出来,它们是三维声的关键所在。

调音,我们是专业的!

图片

和此前奥运会中采用的5.1环绕声相比,三维声不仅可以采集到选手和教练在比赛场地内的声音,新增的环绕后置音箱还可以呈现观众席的欢呼喝彩,将人耳能听到的声场扩大至整片赛场。戴上耳机,就仿佛置身冬奥现场,被四面八方的声音环绕其间。

左:我听到了雪花 

右:萧萧风声响 片片雪花来

图片

雪花耳边环绕,感受“蹦迪”音效!这样的三维声去哪里听?打开央视体育客户端,戴上耳机观看奥运赛事,不仅能听到雪落的声音,还能听到雪从哪里来,飞向哪里去。补充一个冷知识:外籍制作团队称三维声为“immersive(沉浸声)”,总台音频团队提供的是真正的“沉浸式观赛体验”!

U型场地技巧的拾音话筒:

跳得再高,也得录到!

图片

“边落边夸 ‘你们真棒’”

图片

阎工告诉观察君,团队曾参加过多届冬奥会的转播工作,但由于本次是在中国主办,制作压力也前所未有。冬奥会的声音制作要求极其严格,OBS(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的音频质量监控团队每天都会和团队通话确认音质。此外,与外籍团队合作时的语言障碍及文化差异,还有低温和疫情两大挑战,都让他们遇到了极大的挑战。 

但总台人怀着“一心一意零失误”的信念,朝着高质量制播的目标前进。在制作期间,音频团队“虎”力全开,不仅与台内其他团队默契十足,还与外籍团队建立起了国际友谊:共爬雪山,共铺线缆,共享设备,共观比赛!

左:正经交流!

右:幽默一刻!

别误解,意思是“乐观向上,绿码健康”!

图片

在冰天雪地之间,闪亮的不止是雪花,还有他们一往无前的精神,精品制作的追求和安全播出的底线。总台音频人顶住压力,用技术和实力,向全世界传递了冬奥会的“总台声音”。

在这里,留下最好的我们;

向世界,传递最棒的“总台声音”!

图片

片片雪花飘落

见证着温暖与拼搏

总台人记录雪落的声音

将这些情感永存

让声音带领我们

从过去

一起向未来


编辑:龙治伟 发布时间:2022-02-20
往期回顾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