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是在全省上下迈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喜迎党的二十大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省委书记王晓晖代表十一届省委所作的报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总结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明确了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要求和重点任务,必将指导新时代治蜀兴川各项事业不断发展进步。
当前,全省上下正以昂扬奋进姿态推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落地落实。为帮助大家深入学习领会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大会决策部署上来,川观新闻、川观智库特别邀请起草组成员对报告进行深度解读。敬请关注。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李建勤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省委书记王晓晖所作的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作出全面部署,明确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教育强省。”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上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增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出了方向、明确了路径。
一、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教育发展历史性成就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全省教育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砥砺奋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取得积极进展,为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一)夯实教育公平重要基础,推进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日益增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我们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省教育投入连续12年正增长。2021年全省学前教育毛入学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91.70%、96.55%、93.01%、54.18%,较2017年分别提高9.56、2.30、2.09、13.25个百分点;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27年,全省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新增劳动力占五成以上。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85.73%,两个区被认定为首批“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全省县域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基本均衡发展历史性目标,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公民同招入学全面实现;“双减”成效明显,义务教育阶段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达100%。深入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发展特殊教育学校135所。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失辍学实现动态清零,教育成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途径。实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创新推进15年免费教育,“一村一幼”在园幼儿全部“学前学会普通话”。加快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我省被国务院表彰为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的五个省份之一。全省普通高校发展到134所,比2017年增加25所,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新阶段,“双一流”建设高校数量居于全国第4位。5年来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教育民生实事惠及学生3600余万人次,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000余万人次,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位居全国前列。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我们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基础教育深化课堂改革,职业教育强化产教融合,高等教育注重创新创业教育。落实“五育并举”要求,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施教育综合改革“立柱架梁”工程,5年来省委深改委审议通过教育改革重要文件15个。深入实施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稳妥推进高考改革,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切实推进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深化高校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改革,围绕全省工业“5+1”、服务业“4+6”、农业“10+3”产业布局优化本专科专业。高校建成国家和省级科研平台562个;高校全面参与4个天府实验室建设,其中牵头建设3个。对标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引才育才,高校专任教师中博士占比达22.33%,两院院士9名。实施科研经费、科研产出、成果转化三个“倍增行动”,高校转化科技成果占全省76%以上,其中90%实现就地转化,就地转化率居全国第二。
(三)坚持党的领导根本保证,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教育事业的中国特色更加鲜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我们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省、市、县三级成立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严格执行,52所民办高校全部配备了党组织书记,创建高校党建工作品牌10个、优秀“支部工作法”20个,党的领导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不断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牢牢抓住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认真组织庆祝建党100周年和庆祝建国70周年系列活动,广大师生“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两个维护”更加自觉,奋进新时代、筑梦新征程。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推进百万教师践行教书育人使命。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扛好“两个责任”,教育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不断优化。
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意义
党代会报告提出“讲政治、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的工作总思路,描绘“天府之国更加富足安宁、巴山蜀水更加秀美安澜、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安逸”的美好蓝图,要求“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我们要站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政治高度、战略高度、时代高度,更加深刻地理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教育是民生之首,关系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是为人民服务的重要内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是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执政为民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特征。新的阶段,新的征程,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公平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对教育“好不好”的关注更加强烈。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要以人民满意作为重要检验标尺,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内化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不断增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让教育发展的成果更好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本质要求。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对高质量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要坚守为党育人初心,站稳为国育才立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伟大进军已经开启,四川发展新的历史画卷正在展开。迈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引领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教育都应该而且必须更好地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成为新发展格局的内生变量和优先要素。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要更好发挥高水平大学主力军作用,厚植人才优势、培育创新动力,实现教育体系与科技体系、产业体系、社会体系有机衔接,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以高质量的教育支撑四川高质量发展。
三、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点任务
历史在接力中前进,未来在奋斗中开拓。党代会就“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作出全局性谋划、系统性安排。围绕惠民生根本目的,在教育领域实施更多有温度的政策举措、暖民心的切实行动,必须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从政治上看教育、从民生上抓教育、从规律上办教育,落实好新任务、新要求。
(一)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着力筑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稳固根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党代会报告明确:“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入落实‘双减’政策,补齐薄弱学校教学质量短板,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深入实施民族地区‘9+3’免费教育计划和‘一村一幼’项目,推动民族地区教育提质增效。加快高中阶段教育多样化特色发展,实施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在共同富裕道路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教育公益性原则,必须把握好基础教育公平普惠的基本定位,多措并举,健全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一是实施好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加快补齐普惠性资源短板;二是完善幼儿园质量评估体系,提升保教质量;三是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一是优化义务教育结构,确保义务教育学位主要由公办学校供给;二是加强学校标准化建设;三是巩固“双减”成果,提升中小学课后服务质量和水平;四是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补齐薄弱学校教学质量短板;五是开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建设一批先行创建县(市、区)。推动民族地区教育提质增效,一是继续深入实施“9+3”免费教育计划,建立常态化管理机制;二是持续实施“一村一幼”项目,建好乡镇公办幼儿园,打造学前学普基地示范园。加快高中阶段教育多样化特色发展,一是实施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建好普通高中学校;二是深化高中教育评价改革,开展省级引领性示范普通高中和省级特色办学普通高中创建;三是探索发展特色高中学校,促进普职融通。
(二)推动职业教育贯通发展,着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中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党代会报告要求:“完善职业教育贯通培养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职业教育,要坚持“不同类型、同等重要”的基本定位,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构建适应技能中国、技能四川建设需要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完善贯通培养体系,一是畅通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之间的通道;二是推进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双向互认、纵向流动;三是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技术院校和专业,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一是围绕全省产业布局,合理确定、动态调整职业教育层次结构和专业结构;二是鼓励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技术教育,鼓励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合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三是健全工学结合育人机制,深入推进“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证书)制度,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四川特点的学徒制,提升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发展的力度。
(三)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着力走出一条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党代会报告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加快‘双一流’建设步伐,提升应用型高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要紧扣“中国特色”基本要求,锚定“世界一流”奋斗目标,抢抓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攻坚行动机遇,实施好《四川省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重点行动方案(2021-2025年)》。加快“双一流”建设,一是支持发展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二是实施一流学科递进培育项目,优化学科布局,加大对基础学科、交叉学科和急需、冷门学科专业的支持力度,形成特色学科体系;三是加快培养创新人才,推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释放基础研究、科技创新潜力,不断产出一流成果。提升应用型高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一是实施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项目,持续推动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二是实施一流本科专业递进培育项目,建设一流本科专业和一流本科课程。笃定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以高等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为“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贡献教育力量。
(四)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着力建设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书香社会。我省是人口大省,教育是将巨大人口数量优势转化为巨大人力资源胜势的决定性因素。党代会报告提出:“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加强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特殊教育和继续教育,办好各级开放大学,大力建设书香社会。”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重点是健全办学准入和有序退出机制,完善分类扶持政策,优化办学评价,规范办学行为,落实好常态化监管。加强特殊教育,重点是实施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加强特殊学校建设,全面实施融合教育,推进十五年一贯制办学。加强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继续教育,办好开放大学,重点是构建覆盖城乡、开放便捷的管理与服务信息化公共平台,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推广用好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等资源,推进四川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完善学习成果转换与认证制度。书香社会的建设,将进一步拓展教育服务全民的宽度,进一步推动一次性终结性学历教育转变为终身教育,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将成色更足、幸福感将更可持续。